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文章

河南文庙处处藏玄机(2)

2013/12/13 11:02:41 点击数: 【字体:

  文庙作为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作为讲述儒家文化具体而又极具代表性的视角,再度引发众人了解的兴趣。文庙里头一池水、一道门、一块匾额都是有想法、有讲究的,可以说文庙处处藏玄机,文史专家郑孝燮曾说:“托物寄人,托物寄史,文庙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们是孔子思想文化的象征和寄托。”

  文庙惯例不出状元不开正门

  2006年7月18日,记者站在郏县文庙前,应该是正门的地方是一道红色的围墙,东墙上开一侧门。两天后在汝州文庙,看到应该是正门的地方是一道青灰砖墙,汝州文化局文管办杨晓栓主任指着砖墙东南角说:“原来的大门开在这里。”河南府文庙也是设了东西两侧门。太康文庙亦然。这又是为什么呢?

  郏县文庙博物馆馆长、孔子76代孙孔令公说:“照文庙惯例,一个地方出了状元,当地文庙才打开正门。不出状元,就永远不开正门。起初是显示状元的尊贵,后来也变成文庙鼓励学子的一种手段。激励学子好好学习,早点把正门开开。但这个事也不是完全绝对的,有的地方也修了正门,因为没出状元,平时不开,有官员祭拜时才开。”孔令公指指郏县文庙的围墙,开玩笑地说:“这墙有意修得不结实,我就等着有人中状元把它推倒呢。”鉴于清光绪年间的刘春霖已成中国末代状元,这个围墙看来是永远打不开了。

  为什么文庙会有这种惯例?河大文学院王利锁教授说:“文庙是礼制庙宇,必须符合礼制规范中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原则。就像故宫,平时正门也是不开,只有皇帝才能从那里出入。“

  小小庙宇笼络尽天下读书人

  王利锁教授说:“科举制,使儒家学说与权力和利益发生密切关系,儒家思想的传播得到严格的制度化保证。孔庙与官学一体化,并设于全国的州、府、县,儒家教育开始普及化。统治者们用一座文庙,一个考试制度,像一张巨网捕捉笼络天下读书人。”

  每个到文庙求学的人,都要经过文庙前那半月形的池塘,它叫泮池,又称泮水,是地方官学的标志。古时皇帝立的太学名辟雍,四周环水,中间筑起高地建堂,俯视其形,如同一块中间有孔的圆形玉璧。地方的文庙规格降低,就以半水环之,称泮池。秀才开学第一天,由各州、府、县官率领绕泮池一圈,叫游泮。秀才入学也叫入泮。泮池上会架设一小桥,只有获取功名者方可过此桥,得功名常称青云得路,有些地方又称那座小桥为状元桥。

  泮池里会有浅浅池水,种些莲花、养些鱼,是肃穆的庙宇里灵气盎然的所在。

  游泮池还有个规定,考中秀才者60年后还要重新游泮。在古代能够完成这一心愿的读书人恐怕不多。这有点像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你要有成就,然后还要活得足够老才有可能被评上。

  文庙里还有一处特别的建筑叫魁星阁。魁星是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重要的考试前,秀才们会到魁星阁拜魁星,祈求科举仕途成功。

  河南四文庙中,仍然存留魁星阁的,只有郏县文庙。郏县文庙的魁星阁又名文奎楼、八卦阁,它所在的院落就叫文奎院。为清朝重修,楼阁高约14米,鎏金攒尖,半圆形隆脊,楼体两层起架,八角凌空。孔令公说每个挑角处原来都有风铃,风吹铃摇,宛若天籁。

  此阁内原供有魁星塑像,面如黑锅,绿眉倒竖,赤发蓬乱,长得那是“相当的丑”。他单腿独立,一脚后跷,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斗,这么酷的造型就是人们常说的“朱笔点状元”。

  孔令公说,建此阁时,当时的县令潘思光亲自选址定位,这座楼阁上的攒尖和平顶山市香山寺的塔尖遥相对应,在一条子午线上,这算好风水。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郏县儒学培养出举人百余人,进士20多人。

  古时官学课程设置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所以往往在文庙外设有射圃,是用来教学生练习射箭的场地。

  在文庙中徘徊,那近千年来在这里穿梭往来、挤向科举这条羊肠小道的儒子书生,进得门来虽然都做着“朝为种田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但圆梦者终究寥寥。如不然,也不会有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种种怪诞现象,也不会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寄美梦于鬼狐的愤怒书生。

  因为是唐太宗时开始建起一套粗线条的科考制度,后人常念诵两句诗:“太宗天子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难怪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站在玄武门上,见到新进士鱼贯而出要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高高殿堂演绎圣人神话的升起

  要使天下读书人乖乖听话,还得制造一个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将孔子圣人化,使儒家学说具有一种先赋的合法性。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开始,孔子就被历代统治者抬上了天,文庙也都按皇家的标准来修建,处处宣扬他的圣迹功德,成为后世阅读孔子、了解时代的一部大书。

  大成殿是文庙里的核心建筑,这是孔子享殿。河南四文庙能够作为同升“国保”,它们的大成殿都是重要得分因素。

  “大成”二字出自“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殿设孔子像,像前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左右祭祀四配、十二先哲。秀才入学,先进大成殿拜谒孔子牌位,再至明伦堂向学官行拜师礼。

  曲阜孔庙大成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雕龙柱,明代徽州工匠在刻制这些石柱时还记下了龙的总数,共1296条。在这1296条龙的拱护之下,大成殿内,孔子和他的弟子四配十二先哲安居其中,尽情享受着人世间的顶礼膜拜。

  郏县文庙大成殿也有龙柱。2006年7月17日,记者站在郏县文庙大成殿前,看到庙制五间,并不特别高大,却有一种盛世繁华耀眼,一种烂熟的文明才能散发的华贵气息弥漫,这来自龙柱木雕和殿内的彩画。

  大成殿外四根檐柱通体深浮雕腾龙,柱顶刻制獠牙虎面,俯视腾龙,龙虎相戏。走进殿内,所有的梁柱上,都用了煤黑色、靛蓝色、粉白色三种矿物颜料,绘制出的云朵和大朵牡丹花衬出的滚龙,已非“生动”二字所能尽述。

  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评价说:“(木雕龙柱)在全国不多见,河南仅此一例,是清代木雕龙柱的佼佼者。它的彩绘是中原民间手法彩绘的精品,尤为珍贵。”

  郏县人对这个绚丽的大殿也很得意。传说清代重修大殿时,搞了招投标,徽派匠人和郏县本地的工匠都中了标。四根龙柱各分两根,也是一场比赛。雕了四五个月,“每天雕下的木屑还没有他们吃的蒸馍多”,可见其雕工精细。虽然水平不相上下,因郏县匠人更精细一些,就把郏县人雕的两根摆在正中间。

  传说中透露出的信息是徽派匠人参与了大成殿的龙雕,而徽派雕刻的精细优雅举世闻名。

  汝州文庙大成殿是典型清代建筑,殿内梁柱硕大,檩、椽、枋交替并错,殿外斗拱、飞檐、雀替相互接力,笨重的宫殿变得灵巧了。整个构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从力学上讲,下部属柔性结构,上部属刚性结构,刚柔结合,对抗震十分有利。“自建成至今600年来,经受了数次地震冲击,稳定性从未发生问题。”汝州文化局文管办主任杨晓栓说。

  太康文庙大成殿前屋坡为两断式,这种构造加深了大殿的深度,扩大了空间。四个翼角挑角高而大,系南方风格,在中原地区较少见。

  记者看到大殿东、西两山墙下部一米左右处使用了木质腰骨,木骨以上的砖大多完好无剥蚀,木骨以下剥蚀严重。太康县文化局文管所所长姚艳云说:“因为豫东多潮多碱,所以要设计腰骨。”

  洛阳的河南府文庙大成殿,虽然正在大修,仍能想见当年的气派。大殿坐落于高一米左右的方形平台上,乃整个文庙的中心,气势俯压前方,站在大成殿前,明显感到前殿、东西两排配房为其烘托、陪衬。从庙内存留的资料照片上记者看到,原来的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砖木结构歇山顶。四面飞檐,檐下三层斗拱,顶部绿色琉璃瓦与黛色吻脊,昔日风采依稀可见。

  “最可贵的是,据戟门现存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文献记载,洛阳河南府文庙古建群的始建年代在金元期间,因此有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文庙建筑。”洛阳市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李信中说。

  站在大成殿里,明伦堂前,感觉满殿满堂都是儒生的身影晃动,窃窃私语。端坐大成殿中的孔子却静默无言。科举制寿终正寝后,这位老祖宗也经历了从圣人到妖魔的彻底颠覆。到了今天,对孔子最好的纪念应是还原其本来面目——一个伟大的智者,一个谦逊的平民教育家。□记者盛夏文图【原标题:“河南古代文化地标”——文庙系列之二 文庙处处藏玄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8月15日
0
下一条:儒家兴文庙建 说说河南的文庙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