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文章

革命让河南曲剧“甩跷登台”

2013/11/25 14:40:36 点击数: 【字体:


    2012年中秋即将来临,为传承和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将于近期隆重推出2012年中秋戏曲晚会“中国曲剧品赏会”。届时,8省曲剧名家在中原大团圆,共享梨园饕餮盛宴。为了让更多群众充分了解曲剧文化,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曲剧探幽”系列报道,由全国各地的曲剧院团负责人及业内专家为您讲述曲剧历史、趣事,以发现曲剧之美,探寻曲剧发展之路。本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我们请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理论家马紫晨来讲讲河南曲剧和中国革命之间的故事:《革命让河南曲剧“甩跷登台”》。

  □东方今报记者 刘长征

  辛亥革命催生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起源于清乾隆末兴起的“踩唱”,即踩着高跷唱曲儿。鸦片战争后,“高跷曲子”也就完全中断了。辛亥革命结束后,一批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倡导、酝酿并相继恢复了“踩唱”,曲词多为反帝、戒烟、放脚等内容。之后,老百姓觉得这种绑着跷腿走“剪子股”的演唱形式很束缚,“宣泄得有点不过瘾了”,跃跃欲试地想甩跷登台。所以说,“革命”才是曲剧诞生的催化剂。马紫晨曾深入豫西各地“采风”,调查结果显示:1919年以后,河南相继发生并为大家所公认的“甩跷演唱”的事迹有多次,1926年5月18日(农历四月初七)以朱万明、关遇龙为社首的“同乐社”,在登封李洼登台演出,可以算是河南曲剧诞生的时间。

  曲剧为抗战出力

  河南曲剧诞生后,几年内活动遍及豫西农村,部分城市也开始出现常年演出“曲子戏”的茶社、戏园。到抗日战争时期,曲剧的发展尤为迅速,遍及河南省的主要县市,安徽省的临泉一带也都有河南“曲子戏”的演出痕迹。1940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很多曲剧艺人被迫流亡到南阳等地结成职业班社,以南阳为中心进行演出活动,足迹涉及周边省份。这期间,不少曲子班排练演出了大量的抗日救亡节目,如《打东洋》、《送子参军》等。1943年,李金波、张凤禄等组成曲剧班社——抗建剧社。到1983年,河南全省共有专业曲剧团33个,除此之外,在湖北、安徽、山西、河北等省也先后建立了专业的河南曲剧团,先后整理改编演出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并创作演出了一批现代戏。【原标题:革命让河南曲剧“甩跷登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2年09月17日
0
下一条:河南坠子上一条:曲剧代表剧目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