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文章

利用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

2017/2/27 10:01:51 点击数: 【字体:

利用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拥有5000余年文明历史。在广袤的国土上,遍布千千万万个风情各异、形态有别、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蕴藏积淀着丰富浓厚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我国悠久的文明史,就体现分布在各地的传统村落里。它是我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复制的文化遗产。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段古代的农耕文明史,越是悠久古老的传统村落,蕴藏积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是丰富多彩,越有保护利用价值。传统村落拥有的原生性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就是要保护发展村落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做到活态保护,古为今用。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市现存传统村落104个(据普查为122个)。其中已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先后三批联合公布保护的传统村落共24个,数量规模均属浙江省之首,近期全市又申报保护利用传统村落96个。自2014年国家住建部会同有关部局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以来,全市属于国家公布保护的传统村落,已经大部按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得到保护利用,其余的传统村落,也有一些已经或正在得到保护利用。主要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美丽田园乡村。这些传统村落正在焕发蓬蓬勃勃的生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然而,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下,农村一些村落,特别是传统村落,绝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只留少数老年和儿童留守乡村,由于缺少人员保护利用,以致许多传统村落体现江南杭徽精湛建设技艺的古祠堂、古庙宇和古民宅民居等建筑,以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流传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祖先家训,特别是家乡原始生态环境能留住乡情乡愁的文化,都得不到保护利用。以致古村失去过去山清水秀、宗族繁荣昌盛让村人自豪骄傲的景象。农村这种“空心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的持续提高改善。

  我市几年来生动丰富的实践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城市与乡村应该各美其美,各显本色,各得其所。引导农村部分外出人员回乡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依赖利用传统村落古建筑、历史文物、生态环境等元素作为基础,建设美丽乡村。通过配套的“家+”民宿和农家乐,开发乡村旅游业,并在开发中对古村落加以保护,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一项成功实践,对此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保护传统村落需要部分农民工返乡。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主体,没有人力办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当前有些传统村落,虽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因村落“空心化”,缺乏人力而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特别是某些稀有的古建筑,只能如同博物馆里摆设的文物,不能实地展示发挥其效用。而重视引导部分外出人员返乡从事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古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古村也得到“活态”的保护。这种状况比比皆是。就说地处金华西南边远山区的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祖先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从福建宁德古田以及龙岩上杭、长汀一带迁居而来的客家族,有“华东客家第一村”的美称。为保护发展古村落,发挥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他们首先引导一位在城办企业富有经营意识和保护开发古村落经验的共产党员回村,选举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回村后按村情村貌通过全面规划,先带领村民修建显示本村客家特色,作为农民精神家园的农村文化礼堂,深入挖掘客家文化丰富底蕴,凭借深山空气清鲜“天然氧吧”和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举办客家民俗文化节,引得江苏、上海、黑龙江等外省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旅游。又引导一些回乡人员举办农家乐和“家+”民宿。优质的乡村旅游元素吸引着县内外、省内外前来琴坛避暑、观光的游客常年不断,络绎不绝。“华东客家第一村”的美名远扬各地。仅两年时间,“诗画箬阳·浪漫琴坛”生态旅游的金名片打得红红火火。每个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一个长假黄金周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住宿过夜的4000余人次,古村落成了具有诗情画意与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旅游胜地。

  第二,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要发挥乡土文化现代价值的作用。保护传统村落不仅要保护利用稀有的古建筑,更要保护记得住乡情、留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要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传统村落建设成“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是保护传统村落紧接“地气”引来“人气”的重要关键。就说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因明代出过一位贵妃戴银娘而闻名。全村原有的祠堂、厅堂24座,至今保存完整的有“百顺堂”“崇厚堂”“立本堂”等8座,集中体现徽派建筑技艺之精华,构成“七星伴月”的艺术格局。该村是全省绿化、生态示范村,又南接省级名胜风景区九峰山。优异的生态环境、丰富深厚的文化遗产,加上当地的“家+”民宿——“关上房门是星级酒店,打开房门是温馨家庭,走出家门是乡野生活”,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这些元素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建设教学科研基地和观光旅游。2016年正月,涌进游客10万人次,3月20日是春光明媚的星期天,迎来游客2万人次,其中有来自上海、杭州等城市的14个旅游团。一年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

  第三,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不仅仅是面对农村,而要面对全中国、全民族、全世界。金华市自从去年6月开始,就开展了闻名全国的“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这个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季,先后迎来了四批全球各地300多名海外学子,走进金东区琐园村、婺城区寺平村、武义县俞源村、兰溪市芝堰村。这种活动依靠古村落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乡村旅游和“家+”民宿等载体,通过建立科研教学基地,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以各种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海外名校学子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增进他们对金华具有现代价值古村落的认知。从而推进金华乡村旅游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也推动世界各地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走进古村落。从而促使金华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走向更理性、更规范、更科学地发展。2016年6月初,原外交部长李肇星,考察了金华传统村落,认为“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必将演奏出中国梦与世界梦同频共振的最美乐章。夸奖金华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典型,是“一带一路”和民间外交结合的示范,并乐意担任该活动的名誉顾问。

  第四,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古村落专业知识,“想干、会干、愿意干”而且是土生土长的人才队伍。在当前一些农村出现“空心化”的情况下,这支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就在于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他们对村情村貌村史最熟悉,对物质与非物质的乡土文化最了解,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也最有资格。这项工作做好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辉煌时期必将到来。金华市已从抓队伍建设着手,于2016年6月下旬,邀请全国有关部委的专家讲课,已举办一期“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金华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