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元宵节,古称为上元节,起始于秦末汉初,兴盛于唐宋与现今,其阵势之喜庆堪称中国节日文化之最。中国百姓心中的元宵节才是真正的团圆节,喜庆节,源于两个理由:一是元宵节正好是正月十五月圆时,与中国人充满爱意的月亮文化相融合,隐喻“团圆”;其二则是因与真正的春天春情相叠合,是一种热爱和谐民族的总体理想契合,是中华民族祈福的“大团圆”。因此元宵节在中国人中也就演化为“‘双喜’【囍】节”。
不过,中国人的“囍”倒还真的有些文化来头。相传,当年年轻的王安石赴京赶考,正好在元宵节路过一地,见一马姓大户人家,高挂走马灯,灯悬一联,征对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想不出下联,便默记于心。到了汴京,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大考关,在最后一关面试时,主考官指着衙前的飞虎旗,出了一个对联的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对上联。王安石看到这个下联的样式,就马上想到了元宵节招亲的那个上联,因而开口就把招亲的那半副联对了出来。考官一听大喜,频频颔首称许。
王安石归乡路过马家时,见招亲联依旧无人对出,便以面试的出联回对,因而被招为快婿。一对新人拜天地时,又传来进士及第的喜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欣喜不已的王安石,立即在红纸上挥笔写下连体的“囍”字,贴在门上。据说这便是双喜的由来呢。
虽说这样解释中国的“囍”难免有些牵强,然而,历史的一些巧遇正好圆满了中国人的创造力。现在中国人每每遇到大喜的日子就会写些“囍”字作头彩,特别是新婚燕尔的新房以及家园,在结婚这天万不可没有这个“囍”。在元宵节里的灯笼上,人们都喜欢剪写“囍”字贴在上面,用以烘托喜庆和预示吉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其实古人的这些诗句用在现在国人的元宵节上才是最贴切的。现在的元宵节不仅真正的笙歌春如潮,灯火不夜天,并且形式之下,内容才真正的是和平盛世亮笙歌。但愿“囍”赋予中国人的喜庆和幸福成为王安石想象不到的那个永恒!宋殿儒(原标题:元宵节阵势之喜庆堪称中国节日文化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