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鐢ㄦ埛鍚�  瀵嗙爜    娉ㄥ唽浼氬憳 鎵惧洖瀵嗙爜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文章

年轻人多不知“庙会”为何物

2014/12/22 11:27:11 点击数:87 【字体:


相比“嘉年华”这样的舶来品,庙会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原创”。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只知道有“嘉年华”而不知“庙会”为何物。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为总结“波罗诞”千年庙会十年来的成功经验,推动“波罗诞”与海上丝绸之路两项文化品牌的深入研究,3月10日,“波罗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座谈会在黄埔区图书馆举行。

  会上,专家学者呼吁重视庙会文化,因为它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和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庙会文化值得挖掘

  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得到挖掘、弘扬、传承,是社会各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徐南铁认为,“波罗诞”自2005年恢复举办以来,始终贯穿“欢乐民俗节,幸福波罗诞”理念,今年刚好是第十年。通过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庙会的规模、档次、影响逐年递增,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已成为广州市民俗文化活动的标杆,也成为群众文化领域的一个优秀品牌。多年来,缤纷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大放异彩,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式传统工艺美术精品曾多次在“波罗诞”展出,此外,贵州侗族大歌、湖南湘西土家族茅古斯舞等特色民族舞蹈也为这个舞台增添光彩,来自瑞典、俄罗斯、肯尼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民俗表演队伍也曾在这个舞台上与市民亲密接触。“波罗诞”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逐年递增,广州民俗文化节实至名归地成为民俗文化、非遗资源展示和传播的平台,成为市民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窗口。近3年来活动期间入园游客均超过100万人次。

  庙会文化凭借“波罗诞”的举行得到了深入的挖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也要让“波罗诞”走向世界

  今年3月,我国领导人曾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曾为东西方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被赋予深刻含义。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海上丝路》就曾来南海神庙取景拍摄。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作为核心符号加以挖掘、包装,并借助各种现代表现、传播手段加以展示,成为“波罗诞”最鲜明的特征与符号。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人类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外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与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十分关注。近年,以北海、广州、泉州、漳州、宁波、扬州、蓬莱等为代表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正积极推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我们也要让‘波罗诞’走向世界。”有关专家表示。

  逛完“波罗诞”庙会后还可品尝黄埔特色美食。

  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挑选中意的“波罗鸡”博个好意头。

  广东卫视主持人、讲古大师颜志图弟子彭嘉志先生粤语讲古《南海神传奇》。

  现场手工制作的“波罗鸡”。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2014-03-11 )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