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
二: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对于正宾,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三:参礼人员:笄者;主人——一般为笄者的双亲;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有司——为笄者托盘的人; 赞者——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观礼者若干。
四:器物陈设,场地、礼器、服装、音乐等。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建议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场地。如孔庙图库、学校等。
五:汉服:(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穿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2)、初加:发笄,罗帕。一套素色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3)、再加:发簪。稍微明丽一些的曲裾深衣。(4)、三加:钗冠。大袖长裙礼服。佩绶等饰物。
六:衣服的摆放要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美;最后的翟衣正好反映了汉民族女性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七:设施,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②饭1份:可以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③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⑤盥1个: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⑥香炉,香⑦国旗挂图1张⑧观礼者座垫若干。
八:音乐,礼乐不可分,可用《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