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鹤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

2013/11/15 16:41:20 点击数: 【字体:


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


    白传传说,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文学作品之一,是传统口头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内容、所积淀的不同时代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所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都是非常丰富的,有价值的。其流传形式以散文体的传说为主,兼有诗体的歌谣(山歌)和叙诗(唱词、弹词、清曲、鼓词、道情唱本、宝卷、戏曲等)。学界常将其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一起并称为“四大传说”。

  学者认为,唐人传奇《白蛇记》可能是白蛇传传说的胚胎。 南宋时代的话本《雷峰塔》,就已形成较为完整情节的故事了,洪迈《夷坚志》中的“蛇妻”故事可能与后来的《白蛇传》有渊源承续关系。经历过大约八年上下的口头传承和书本形式的传播,传至现代,白蛇传传说仍还在民众口头上传诵不衰。但白蛇传传说究竟起源于何时,百年来学界多有歧见。仅就其起源动因或地域而言,还缺乏足够的实证材料和有力的开掘,况且迄今还没有发现唐以前的文籍材料,唐代《白蛇记》之后与宋明时代的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间,似也缺乏必要的和更多的环节。应该说,至今也还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有趣问题。

  某个传说的源问题,属于发生学的问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它还涉及到一个传说作品何以会产生,何以会在某地或山川阻隔的不同地方产生,以及在什么样社会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条件下产生。具体到白蛇传传说,最早产生在何时、何地以及其雏形结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不仅是有兴味的,而且是重要的文化问题。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间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白蛇传的研究论文,数量不是很多,似乎从未形成民间文学研究的热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颇为寂寞领域,充其量不过十数篇(部),而且几乎大部分是考证其起源的。诸如钱静方《白蛇传弹词考》(《小说考证》卷下第90-93页,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秦女、凌云的《白蛇传考证》(《中法大学月刊》第2卷第3-4期,1932年12月、1933年1月)、谢兴尧的《白蛇传与佛教》(《晨报·学园》1935年3月21日)、霭庭的《白蛇传故事起源之推测》(《天地人》第1卷第10期)、(任)访秋的《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晨报·学园》1936年10月68日)、曹聚仁的《白娘娘传说中的悲剧成因》(《论语》第107期)、赵景深的《弹词考证·白蛇传》(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等,大多都属于这类的文章。他们探讨的重点是白蛇故事的起源或来源。这一时期的白蛇传故事的起源研究,人言言殊,在笔者看来,大体可以赵景深先生为代表。他认为,白蛇传故事起源于印度:

  中国人的思想一向就是中庸的、调和的,因此《游记》里同时有如来佛,又有玉皇大帝,并不认为冲突。不过《白蛇传》虽非专阐佛教,其来自印度,却有可信之处。本来有一派研究故就说过,一切故事起源于印度,又何况是蛇的故,怎能使人不疑心出自蛇之国呢!但我遍查《佛本生故事》,只叙到男蛇或蛇王Nāgas或Muchalinda,不曾提起女蛇。

  大约《白蛇传》故事是从印度来的,另外印度又把这故事传到希腊,以致英国济慈(John Keats)有根据希腊神话而写的七百行的叙事诗《吕美亚》(Lamia)。

  这故事中的李雪斯就是许仙,吕美亚就是白娘娘或白云仙姬或白素贞,阿坡罗尼阿斯就是法海和尚。田汉的《与蛇》说阿坡罗尼阿斯:“曾由波斯旅行,到过印度国境,恐怕这段故事也和《西游记》一样,是印度古代的文献里产生的。因此一方传入希腊,经后世英国诗人的才笔化;一方传入中国,而成《白蛇传》。”的确,《吕美亚》与《白蛇传》相似之点极多。

  而在中国,最早的白蛇传故事,他认为应是明冯梦龙笔下的宋人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我国最早的白蛇传故事,该是《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也许这一篇原为宋人话本,那末该是南宋的产物了。

  在笔记小说中,很少有与《白蛇传》极相似的。只有清钱泳的《履园丛话》里《蛇妻》最相似。但此书有道光五年孙原湘序,已是很迟的作品了。

  郑振铎先生认为,最早的《白蛇传》是弹词,时代在明末。他所说的最早的白蛇传弹词,应该就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所录之“话本”。“今所知最早的弹唱故事的弹词为明末的《白蛇传》。(与今日的《义妖传》不同。)所得的一个《白蛇传》的抄本,为崇祯间所抄。现在所发现的弹词,更无古于此者。” 经查《郑振铎文集·西谛所藏弹词目录》等文,并没有见到他所说的抄本,只是《记1933年间的古籍发现》中有:“(四十三)雷峰塔(白蛇事)五册。”一条,所记是影戏脚本即影词,而不是弹词。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2013-02-04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浅谈浚县泥玩“泥咕咕”艺术特征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