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切磋琢磨 (qiē cuō zhuó mó)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成语释义】: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
【朝歌渊源】:卫武公,卫国第10代国君。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城。诗经.卫风中的诗歌均收集于朝歌一带。淇河就是京畿之河,淇奥、淇竹都有名显的地域特征。
【成语故事】:淇县有一个村叫思德村,村南面的一条河叫思德河,107国道横跨思德河上的桥也叫思德桥。其实,思德村原来叫槐荫村,南面的的河叫小石河,这是后人为了纪念卫国第10代国君卫武公的美德而更改的。沿河逆流而上,来到山口,有一座水库叫夺丰水库,老一辈人都叫武公祠水库,水库北岸,攀仙人梯而上,在悬崖峭壁上有个祠堂那就是武公祠,方圆四周,那就是古淇园遗址。
卫武公是一位很开名的国君。他的开名之处首先是他能修身正已。相传,有一天,他和几个大臣在后花园徜徉漫步,谈笑风生,正好遇到一位花匠在修剪整枝。卫武公就停下来:“你多长时间剪一次?”“在生长期大约十天左右剪一次。”花匠答道。卫武公笑了:“哈哈,修剪花草,剪了又生,生了又剪,总是剪不完的,但是越剪越好看。”随行的官员也都附和着,随即,他把话锋一转:“人也就像这花草,欲望是无尽的,也总是剪不完,理还乱,但我们能尽力而做的是把他剪得更美观,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如果不经常修枝打杈,他们就会疯长,变得满目皆非,丑陋不堪。”一席话说得官员们五服投地。
卫武公不仅严于律已,而且还能十分准确的把握好自己同臣民的关系。对于国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也是一国之民,尽心尽力,死而后已;朝庭之上他是一国之君,言必信,行必果;退朝后,他和大臣们又成了朋友,采纳众臣意见,顷听百家之言,正反两方比较,从中吸取精华,归纳治国良策。他95岁时,还作诗《抑》与臣共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他在位55年,能以民为本,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