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走进安阳 >> 印象安阳 >> 浏览安阳

中国古代著作《周易》(2)

2013/10/21 17:39:37 点击数: 【字体:

  传承发展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东方古文化”是以中国为发源地,流传及盛行于东南亚国家,至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已经历3—5千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也包含科学体系。 

  “东方古文化”体系有四种: 

  (1)以阴阳统一对立的《易经》文化。 

  (2)孔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 

  (3)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4)以印度为发源地的佛教文化。 

  这四种古文化称为“东方文化”核心,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遗产。但至今,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李瑞环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上讲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印度,在东南亚一代流传不息,它们教义宗旨,都是以劝善为主,解除人生私欲心,且能超脱凡人,解脱人生痛苦,面对世间复杂矛盾,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明理论,它更有科学一面,特别道教中科学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学和伦理道义去解决它,把人类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标志,它发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灭的光环。如《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为世界破译生物遗传密码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易经》是四书五经中的首经,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好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治通鉴》、《二十五史》、《四书五经》特别有造诣,借古鉴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易经》这门古文化,不但是一种哲学文化,也是一门科学知识,毛主席经常借鉴它,为决策国事起到了丰功伟绩的作用。《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它包罗万象,把宇宙间一切事物尽在其中,中医理论依据是根据《易经》中五行生克原理而来:现代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计算机、应用中国《易经》阴阳对主统一原理,把数理变成二进制,用0代表阴,1代表阳,把计算机信息数字化才诞生了计算机。不但中国传统重视八卦风水,现今韩国人更重视八卦风水,连国旗都采用八卦图。中国人运用《易经》中八卦原理来优选气势,符合人类生存优选优方式,不管是地理位置,建筑物凡采用八卦风水气势优选组合,能使气、气流、光、水、微粒子势与人体相吻合,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得到最佳效应,我国古代和现代大型建筑物无不离开八卦风水法,如首都的国际饭店,复兴门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等。孟凯韬教授创立了“阴阳五行数学”,它是当代数学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数学理论,建立了反映以《易经》的规律性推演出数学模型。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力场正极和负极作用,美国高能物理学家F.卡普拉认为太极图的运动变化原理与动力学术类型一致.科学易经派还创立“一元数理论”,“分形分进理论”,“模糊群子论”,地球经络穴位说等,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周易》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方面,但实际上象与数,义与理还可细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爻反映各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相对应宇宙信息发生使天、地、人、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系统综合理论发展了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道”精神与“器”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体系。 

  《周易》的发展方向应该从预测学、认识学和行为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 

  1、预测学 

  “义”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理”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2、认识学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 《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学”与“术”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行为学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根据《易传 系辞上》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我们就应该肯定:《周易》的象数理义在结构上是一个一气呵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应用和发展《周易》的占筮性质和哲学性质,发展《周易》成为一部行为学经典。《周易》64卦、384爻解说其实就是一部行为学经典,如易卦《乾为天》初爻:初(注:初指初爻)九(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潜龙勿用。讲明事物正处在一个将要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时期,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人们处在这一时期的时候,需要晦养、需要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主要贡献

  聂文涛老师说,《易传•系辞上》第九章是对《易》最重要的讲解,通过这里的讲解可以了解《易》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聂文涛老师认为,《易》对当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对这一章内容的解读不够。本章的译文和解说是至关重要的。 

  1、《易》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离开了十进制和二进制,今日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可以参见聂文涛老师的网文《走出加法的世界》,全文短小精练,描述了从加法运算到高等数学的数字计算规律。天数和地数是二进制,由此确立十进制数。 

  2、《易》确立了数学的任务。 

  数学是用了描述世界和预见世界发展的。因此,才有数字对方位、对季节、对变化的计算。 

  3、《易》开始了对除法和余数的研究。 

  用四个四个数,然后观测余数,这种对数字规律的研究是从多久远的上古开始的啊! 

  4、《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帝内经》把这里的数字清晰的表达为万物的生成描述。由此出现了被无数中国人视为最神秘的河图。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数一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奇数)五个,地数(偶数)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构成河图)。天数累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累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据此形成的变动和转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测的运算。 

  计算大衍的数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两份凭此取象两仪,再挂出一个取象三才,把这两部分四个四个的数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够四个的剩余用手指夹起来取象闰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挂起来。(这样两部分如有剩余,在手指所夹的和就是四)。 

  计算乾卦的数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数字用百四十四,两项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 

  计算《易》上下两篇的数字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万物的数字。 

  因此,用四来衡量就形成易数,天地之数(十)的存在和八个方位的变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为天地之道的缩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事情都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显道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应对一切,可以用来保佑自己如同神灵一样。孔子说:“了解变动和转化规律的人,难道了解神灵的所作作为吗?” 

  科学对比

  周易与科学的差别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定义和解释: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周易讨论的是道,现代科学研究的是器。 

  那道和器又有什么差别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病。西医看病很程式化:开了处方之后,验血,验尿等等然后开方抓药,过程中离不开各种仪器。而中医看病,主要是“望闻问切”,不用仪器分析。而中西医诊断病人之后得出的结论也不大一样,西医得出各种含量、指标参数。而中医得出的结论是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比如中医上有个“阴虚湿肾”的结论,什么叫阴,什么叫虚,阴和虚到什么程度?各占百分之多少?对这些中医是不会去定量的。 

  对自然科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前提假设。比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就是建立在几条公理之上进行推理的,这些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如果你不相信这些公理,那你就根本没法去利用这门学科。 

  中国道的公理或者说假设是什么呢?我认为,天人合一算是其中一个公理。看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渗透着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从古代黄帝明确天圆地方的结构,到风水里面法天象地的思想,到梅花易以心合天的思路,再到八字命理方面的天地人三才理论,都讲求人与天的融合。 

  算卦与科学实验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算卦的结论具有不可重复性。梅花易等算卦方法尤其如此。科学实验只要严格遵循的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操作规程,无论谁来操作试验都能得出相同的结果(除非试验者操作失误等人为失误),而算卦,除了考虑排演出来的卦象,还得考虑算卦的时间和环境,甚至是算卦者的感受。 

  周易描述的世界是灵动的,普遍联系的,天、地、人三才高度融合,息息相关。我想到一个近似的比喻,地球上万事万物好比一个个有一定波长的超级敏感波源,大家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着,每个波有各自的波长,互相干扰和衍射着,整个世界就是各种波综合作用后的效果。改变了其中的一波,必然就会对其他波产生影响,这影响会互相传递。 

  有人说,算卦占卜时,让人抽签、出字、报数来预测吉凶,这样岂不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我想,假设“自然”也是一个人的话,它听到偶然性这个词语肯定会笑出声来的。试试想看,什么地方不存在偶然性呢?我们每个人对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想想看,你认识并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或是成就自己的事业,或者遭遇某种不幸,其实很多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如果把我们当初的各种抉择打散重新组合,完全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人生图景,但是我们最终却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必然错过很多,有得到很多。 

  算卦也是如此,算卦是不讲如果的(除非你是个作家,在写穿越类小说),一旦人起心动念,数理就会存在于其中。人一旦有所抉择有所行动,必然会伴随着吉凶悔吝。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 

  比如有朋友出字算卦应验了,他会说如果我当时不出这个字,那结果岂非不一样了?但是,既然你有很多选择,为什么偏偏你让测的是这个字而不是别的字?你拿出这个字,也是一种机缘。同样的,如果你拿同一个字去找几个人算卦,结果也不可能一样,因为根本上你因为一件事情多次去占问本来就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原则(初筮告,再则渎,渎则不告)。 

  说到算卦,尤其是用梅花易算卦,非常讲求外应。就是说,一个卦算出来之后,并不是仅仅根据卦象来断吉凶,还要根据算卦时外在的环境条件来综合判断,所以即便是问同样的问题,因为算卦时的时间、地点等外应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比方说问求财,算卦时算卦者正好看到一个人打碎一只碗,这种情况下,就算卦吉,事情最后可能也不吉,碗的破碎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关于征兆请看本人博客中的小文《江南易林谈周易-关于预兆的故事》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了,我随意出个字居然还真测对了应验了呢?这是什么道理?这个很难说清楚,目前我们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方法操作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准确的预测答案。如果非要解释,又得回到天人合一、全息论之类理论。如果你还要继续追问,我只能无语。 

  就好比你去问牛顿,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牛顿可能会回答:万有引力到处都有呀,其大小和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他们的距离成反比。你接着问,为什么引力偏偏与质量成正比而不是与质量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我估计牛顿只能耸耸肩膀说:事实上观测结果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再问:为什么测量出来就是这样的结果?这规律谁制定的?我估计老牛先生只能幽默地说,这是上帝的安排。这种终极追问并非故意刁难,但是就目前研究水平恐怕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 我想当年屈原写《天问》之时,一定有与我们现代人有同样的困惑:宇宙的真相究竟如何?有没有种力量在冥冥中决定一切? 

  再看一个例子,让我们来理解算卦等术数所需要的灵性。 

  看看下面这个方程:y = 2x + c(c为常量) 

  稍微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只要固定c,给定一个x值,必然会得到一个y值。而中国的“道”所列出的方程却是这样的:y = 2x + c(c为在某范围内取值的常量) 

  “c为在某范围内取值的常量”,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对这个适度可变的c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些人可能不够敏感而注定不能学好周易卜卦。算卦者务必使自己的心寂寂然,这样才能去感受周遭世界的各个波源(沿用上面的比喻)发射的能量和影响,才能感应到事物的吉凶。周易不可能像数学那样给定一个公式任何人可以用来精确的得到计算结果,算卦如果这样刻板,则谬以千里了。 

  关于y = 2x + c(c为常量)这个方程会遇到一种情况,有求卦者想考验算卦者说:大师,你帮我看看我什么时候生孩子合适?大师很认真的给他算过之后告诉他:今年下半年生孩子会大吉大利。这时此人鄙夷的说道:你什么破水平呀,我告诉你吧,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婚也没结,今年下半年怎么可能生孩子?这个例子很显然,你开始告诉人家c这个常量等于1,然后算卦者根据观察发现特定与你的这个x应该等于2,计算之后告诉你结果y=5。现在你突然告诉人家说,我这c其实不等于1,而是等于0,还说对方算错了。这不是在搞笑么?你给出的函数的输入参数都不对,怎么可能指望得到正确的输出? 

  有句话这样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的命运就好比一个多元方程,一个方程几个未知数。八字并不决定命运的全部,风水也不是,各人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认为人的命运应该是定数中有变数:好比上面的方程,有常量(比如有的人家庭富裕,有的穷,这是生来就固定的),有变数(个人后天努力、机遇、贵人等)。正是因为各种变数,预测难免存在误差,预测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准确率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国的老祖宗给我们后辈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财富,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对于术数学习者而言,最困惑与烦恼的并非手头缺乏学习资料,而是恰恰相反,老祖宗留给我们太多资料了,让人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如果选择不对,可能浪费很多年宝贵光阴都难入门.周易作为一门学问能够留传千百年,必然有其精华和其吸引人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死死抓住古人某理论中的糟粕来进行无限放大而全盘否定之。不可否认,极少数在街头巷尾招摇撞骗之流败坏了易学的名誉,正如伪科学者败坏了科学的名誉一样,这也是周易被一些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于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关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周易、易经、周公、周公解梦等古代词语的关系,这里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 

  我国先祖认为:世上一切均有阴阳二气,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决定事物的未来。 

  周, 中国商末周初的一个历史时期。易,变化。周易预测:是基本按先祖五行变化规律而对事物进行预先推测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自幼笃行仁孝,多才多艺。文王在时,他以孝仁而异于群子;武王即位,则以忠诚辅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忧惧,卜求先王救助。“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称曰:“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摄行政当国”的重担,并且教诲开导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终生辅国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业。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 

  自东汉以来,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唐韩愈则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之一。 

  周公解梦是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管理思想

  乾泉先生认为,《周易》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三者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因此,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简易 

  简单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乾泉教授的《全息系统管理理论模型》就是“管理简单化”成功的探索。 

  二、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城市、政党、政府、企业、团队、产业、市场等所有组织系统,构成其生命系统的基因密码、DNA结构和基本代谢规律,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64卦”等准数学模型,为研究系统组织基因的DNA密码、结构和代谢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乾泉教授的《全息组织系统DNA模型理论》就是在《易经》“不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等最新成果,探索社会组织系统的全息DNA密码及结构排列规律,是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三、变易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就是变易,“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传”、“象传”、“文言”等,核心思想讲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为我们研究企业、团队等组织系统的生命周期,组织DNA代谢、遗传变易和生存竞争,如何更好地把握变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乾泉教授的《全息组织变革理论》就是在《易经》“变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哲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探索社会组织系统的全息变革管理规律。 

  系统观念

  《周易》以其六十四卦象和卦爻辞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统,具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卦象的设计和某些卦爻辞显示出,《周易》已经具有以圜道为特征的整体系统观念,而且对于系统运动的规律性也有了最初的了解。 

  第一,整体性把握。 

  第二,建构关系与结构。 

  第三,呈现全息系统。 

  指导作用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企业管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系辞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内外兼修”…… 因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传,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华夏儿女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国的企业只有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界兴起对《易经》、《老子》、《论语》、《孙子兵语》等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热,这时管理发展趋势要求的反映。很多管理专家已经认识到《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21世纪将由科学管理走向哲学管理,这种发展趋势必然要求管理哲学的兴起和文化的回归。《易经》PK现代企业管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乾 

  泉先生认为,有人说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认为中国几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还有自己的管理哲学。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进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组、融合中才能够创新。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母体,谈何交流,拿什么来与西方文化重组。中国管理的现代化,应当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化。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民族文化在企业行为中的表现。忽视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学,最后连自家的珍宝也会丢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易学思想当可为中国化的企业管理提供崇高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乾泉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这个词这几年比较热,乾泉的主张是多谈“中国管理哲学”,少谈“中国式管理”。《易经》与中国管理哲学的关系吗?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有怎样的价值呢? 

  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还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则,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易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架构的功能。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安阳行政便民网(2011-11-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