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的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我这里也只是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
传统的豫剧四大正板的板式结构基本可以说是属于比较简单明了的。按其节拍而言有:1/4、2/4、4/4和散节拍等四五种。
属于1/4节拍的板式大概有二八板 的变化板式和流水板的变化板式两种。二八板的变化板式中有:快二八板(或叫铜器二八板)、垛子板、狗撕咬、呱嗒嘴、倒二联、踢脚靠、哭二八、双跺脚、紧打慢唱等记谱时使用1/4节拍记谱。流水板中属于中速、快速节奏的板式以及它们的变化板式都使用使用1/4节拍记谱。
属于2/4节拍的板式有二八板的基本板式及唱法,流水板中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唱法和慢板中速度较快,情绪比较激动的一些唱法(传统唱腔慢板一般情况是不使用2/4记谱的,使用2/4记谱的大多是近些年创作的唱腔如《卖苗郎》。)
使用4/4节拍记谱的只有慢板的基本板式和它的一些变化板式。
真正意义的散节拍只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使用散节拍记谱的板式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顾名思义,即没有固定的节拍形式,节奏比较自由的唱腔板式即非板,在伴奏既不加梆子,演唱也比较灵活。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虽然紧二八板也同样使用散节拍记谱,但它是属于有固定节拍(我个人认为应属于1/8节拍的范畴)有固定速度,只是演唱时唱法比较自由的一种唱腔(如紧二八的变化板式—搬板凳就是以1/8节拍记谱的),人们只是为了记谱的方便和视谱方便。而使用了散节拍的记谱方法,这和唱腔的固有节拍、节奏没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二八板的变化板式紧打慢唱类偶尔也会使用散节拍记谱,它和紧二八使用散节拍记谱的道理同样。
随着豫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剧目的不断出现,为豫剧的板式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3/4节拍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节拍形式偶尔也会出现在唱腔当中。这些新元素的出现,目前在豫剧理论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它们属于那种板式,我也不再赘述。
豫剧唱腔板式的表现力
不同的节拍形式本身蕴涵一个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段,这就奠定了每一种板式所要表现音乐情感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基础,通过板式的变化及不同艺术手段的处理,进一步赋予了每一种板式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
像快二八板、垛子板、狗撕咬等这些以1/4节拍为基础的板式,适合表现一些节奏较快,情绪紧张,如:争辩、论理和愤怒等思想情绪。唱腔旋律简单明快,节奏铿锵有力。例如《朝阳沟》一剧中,银环下山探视母亲一场母女对唱的最后几句唱“我把你养来把你生,……你走恁哥养活我。”就充分体现了母女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的戏剧场面,突出了两种截然不同思想意识矛盾对立,进一步体现了银环立志扎根农村,改造农村的精神风貌。
2/4节拍多记述慢二八板和慢流水板的唱腔音乐,4/4节拍则是记述慢板的唱腔音乐,两者情绪或舒缓或激昂,或沉稳或多变,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互相转换。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性格以及人物所处环境的不同,角色心理的不同,使唱腔具有不同的个性,以表现不同的人物情绪。同样以《朝阳沟》为例,银环上山一折的大段唱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和下山一折的大段唱腔“人也留来地也留”,同为慢二八板,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情感,一个欢跃激动,一个忧愁徘徊,再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在观众感叹戏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现了豫剧二八板丰富的表现手法。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非板”这一艺术形式也是如此。非板在演唱和演奏时,讲究“形散而意不散”,要求非常注重韵律之美和旋律的舒展。或以大江东去之势,或以小桥流水的情调,使这种“近乎于说白或朗诵”的旋律形态更加富于表现多种多样的戏剧情感。如《包青天》一剧中《抱琵琶》一折秦香莲的唱段“这杯茶我不用倾倒地下”,就表现了秦香莲哀哀怨怨、如泣如诉的思想感情,可谓为非板唱腔的上乘之作。
豫剧唱腔板式的表现方法并未拘泥于节拍节奏的固定模式,也未局限于板式的条条框框,而是根据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总之,“内容决定形式”。【原标题: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与板式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