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安阳出现了时称“高调”的豫剧。1930年以后,豫剧相继流入各县。1951年初,崔兰田带着“蓝光剧社”落户安阳,豫剧成为安阳戏曲的主体,崔派艺术成为安阳豫剧的魂魄。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11岁从师学戏,同年登台献艺。由于扮相清秀,嗓音宏亮,后来成为闻名河南的“豫剧十八兰”之一。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勤学苦练,汲取秦腔、蒲剧、曲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之精华,掌握了堪称一绝的鼻音运用,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唱腔旋律,形成了艺术特点鲜明,富有内在艺术感染力的崔派艺术。
崔派唱腔质朴优美,清纯似水,委婉细腻,含蓄蕴藉,深沉醇厚,明亮柔润,如泣如诉,动人肺腑。行腔注重曲情通神,情真情重,情深情切,情动于衷,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声腔丝丝入扣,缠绵悱恻感人。表演深沉含蓄,大方凝重,朴实无华,典雅不俗,不温不火,含而不露,以静显动,绝妙脱俗。在表现人物极度悲苦之时,善于运用幽咽深沉的鼻音和情绪饱满的大甩腔,尽情抒发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而煞弦吟板时而单独咏唱,时而激昂时而低廻,跌宕起伏,给人以悲痛欲绝之感。塑造的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秦香莲,雍容大度善解人意的窦氏,善良淳厚刚强泼辣的崔金定,贤惠淳朴温情孝顺的柳迎春,心直口快大公无私的李双双,坚贞不屈性格坚强的李奶奶等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崔派代表剧目《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四大悲剧”。另外《对花枪》《陈三两爬堂》《二度梅》《李双双》等,也独具特色,成为梨园的瑰宝奇葩,奠定了崔派艺术在戏剧界独树一帜的地位。群众说“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剧作家田汉称赞崔兰田“那雍容而豪迈的风度,清亮而婉约的唱腔,留有深刻印象。”戏剧评论家曲六艺说“崔兰田的艺术实践,对豫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崔派艺术传人张宝英,15岁考入安阳市豫剧团,拜崔兰田为师,专心学习崔派艺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唱腔浑厚深沉,情真情重情切;表演含蓄蕴藉细腻大方富于感情。舆论界称赞她的唱腔有“常香玉的劲,马金凤的字,崔兰田的味”。2008年,张宝英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原标题:豫剧崔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