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当代安阳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安阳

千古美谈仁义巷

2013/10/22 14:34:24 点击数: 【字体:

千古美谈仁义巷

    提起仁义巷,几乎每一个安阳人都能说出它的来历。我们的城市在步履匆匆地前进着,地处商业中心的仁义巷布满了崭新的仿古建筑,往日的那份静谧与安闲已难再寻觅。站在巷口,很难想象,这条小巷曾经上演过一场怎样动人的故事。

    仁义巷并不为安阳所独有。河南的许昌、驻马店、登封等地都有仁义巷或仁义街,个中的传说也是异曲同工,只不过安阳的郭阁老到了外地就变成为了王学士、曹宰相。虽说故事的主角变了,但那首“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有何妨”的家书却没有变,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明,正是承载在这些流传千古的美谈基础之上的。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仁义”这一德行凝练成了人们称颂、景仰、追求的美德。这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首文笔一般的家书会流传数百上千年。古城的淳朴与厚重,不就是由这些历史与传说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吗?

    说仁义巷就离不开郭朴。这位出生在安阳的明朝重臣素以贤明流芳。郭朴在朝为官30余年,致仕后在老家安阳生活了20多年。在史料中,有关郭朴的记载并不多。郭朴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气磅礴与威风凛凛——一座小院,几块古碑,在紧凑中见宽裕,于闹市中求清静,这就是祠堂的全部,丝毫看不出一丝高官的痕迹。但他的家乡人更在意的是郭朴仁厚的家风,对母亲的孝顺,对邻里的谦和……许多美好的品性都集中在了郭朴身上。这是故乡人对他高风亮节的敬重,更是安阳人优秀品质的体现。

    古老的城市会留存下很多文明的痕迹,千年文明的传承,就这样散乱在那一堆堆的废墟与遗迹之上。拂去千年的尘土,参照先人的笔记,在艰涩难懂的甲骨文里,在锈迹斑斑的青铜鼎上,在残壁断垣的遗址里,我们努力拼凑着这块土地上曾经闪亮的文明之光。只是那个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除了臆想的骄傲,除了斑驳的文物,我们好像无法获取更多的东西。但大气的人文遗风犹存,一条历史与传说交织而成的仁义巷,使得冰冷的文物与现实的人文有了对接。有了仁义巷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才使得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安详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荣辱。□周巧红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安阳日报(2012-10-2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安阳文物考:虎形玉佩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