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阳 >> 当代安阳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安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老城变迁破茧成蝶难抹市民记忆

2013/5/3 17:15:29 点击数: 【字体:

老城变迁破茧成蝶难抹市民记忆

 

老城变迁破茧成蝶难抹市民记忆

老城变迁破茧成蝶难抹市民记忆

    ■本报记者 何冠英/文 丁聘/图
 

  阅读提示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老城有着独特的景观,一幢幢历经沧桑的砖瓦房和着小街道里沉淀着的历史韵味。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来破旧的房屋和街道随着日月的更替而出现了变迁,一栋栋低矮的砖瓦房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淹没,弥漫着泥土芬芳的土路也被宽广的马路取代。老城,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变成久远的回忆。

  旧城变新平地起

  现年77岁的李树棠是文峰区甜水井街道办事处后仓街社区的居民,住在仓巷街32号院,从记事到现在,他已经在仓巷街住了70多年,也目睹了老城几十年间的变迁。“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旧城改造那几年,巷子干净了,街道平坦了,居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说起安阳老城这些年的变化,李树棠老人如数家珍。

  老人回忆,老城的大规模改造,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伊始的几年时间里。1988年,安阳市北大街改造工程是他记忆中安阳老城出现的第一次大变迁。改造后,北大街道路宽度由原来的3米拓宽至10多米,照明及通讯线路也由空中架设改为地下电缆,旧的排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并增设了天然气管道,路面也变成了青石和地板砖,钟楼也在原址上得到了翻新。改造前的北大街虽然也是商业区,但房屋相对破旧,而改造后,北大街两侧全部为带有古建筑气息的商业用房,让古朴的老城和现代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上世纪90年代末,贯穿老城东西的文峰中路也在机器轰鸣声中被打通,两侧林立的仿古商业建筑随之拔地而起,住在老城区的市民,成了新都市生活中的一份子。

  安阳市城市改造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对老城进行改造,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安阳市先后完成了老城内北大街、东大街等重点改造项目,为安阳市打造了一条美丽的商业步行街。1999年到2001年,又打通了贯穿老城东西的文峰中路,建成了一批仿古商业建筑及步行街。这个工程规划总用地23.53公顷,拆迁房屋18.42万平方米,拆迁投资约2亿元。2001年,为了形成连接安阳市东西的中轴线,在建成文峰中路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文峰东路建设工程,并对两侧30米左右的范围进行了开发改造。2002年,唐子巷北段、北关广场、造纸厂等地段实施了拆迁和出让,2003年,旧城改造大规模铺开,先后对红旗路中段、文峰中环、老城北门东等地段进行了拆迁……改造后,北关广场、唐子巷等地段已经成为安阳市中心区域的亮点。“目前我们还在落实城建三年计划,老城区的几个片区正在实施规划……”工作人员称,目前,老城区的改造还在进一步进行中,他们会在保护老城原有文物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老城进行拆迁建设。

  记忆中的老城

  如今的文峰中路俨然已经成了繁华的商业街,两侧的老城区也都铺上了平坦的水泥路,漂亮的花坛,建起了现代化的居民楼,干净的街道比比皆是,只有在一些还未来得及改造的居民区里,还看得见被岁月腐蚀的砖块而剥落的墙壁以及木质的窗户。但在老城人的记忆中,曾经的旧城远远没有现在的都市气息,也没有现在的车水马龙,那些沉淀着历史的老砖瓦房,才是老城永远的景观。

  据老城人介绍,所谓的旧城主要指被包围在东环城路、西环城路,以及南环城和北环城之间的一大片区域,以北大街、中山街、南大街为中轴线,共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整个街道布局呈“片”字形,布局十分严谨。古城庙、塔、楼布局得当,高阁寺、文峰塔、城隍庙等文物古迹,以朴素的青灰色民居作为陪衬,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体。

  李树棠称,如今他所居住的“明清一条街”,虽然两侧房屋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动,还透露着曾经的古风古韵,但也已经不同以往。老城区最与众不同的房屋是曾经的“深宅大院”,一个大门进去,里面房屋上百间,住着几十户人家,居民进出口的过道曲曲折折,从大门到最后一户居民家要走上近百米的路程,中间道路时窄时宽且岔口较多,陌生人走进去就犹如进了一个迷宫,让人感慨老城居民房设计的别致和匠心独具。而看上去规整精致的四合院,也忍不住让人幻想一下老城曾经的奢华。现如今,在仓巷街以及西营街等街道中,还存在着一些相对保存比较完好,透露出当年老城风韵的老房子。

  老城改造前,下雨天出行是居民们的一大生活难题,每逢雨天,坑坑洼洼的老城街道常常是泥泞不堪,出门走一遭就像在泥水里打了架弄得满身泥渣。那时候,为了保持衣服干净以及便于行走,长筒胶鞋成了每户居民外出的必需品。现如今,曾经的泥土路全部成了水泥路,曾经的“行路难”已经成为历史,埋藏在他们的记忆深处,而曾经的胶鞋也早已经随着老城的改造被历史淘汰。

  在上岁数的老城人当中,能记住“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这些街道名的人很多,但随着老城的变迁,大多数街道的名字都已经被更改,也有一些街道已经不存在,老城人曾经铭记于心的名字已经被岁月洗涤得越来越模糊,记住那些名字已经成为年轻一辈人心中的文化。

  老城故事多

  仁义巷、小颜巷、洛阳府、姚家胡同……九府十八巷,每一条巷子里都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见证着安阳历史中光彩的一页,传承着安阳曾有过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经历。住在老城的老人们说起这些巷子的由来,往往兴致浓厚,即使是老城的一些年轻人,说起一些巷子里曾有的故事也头头是道。

  王建庆是甜水井办事处后仓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住在老城中,对老城中一些街道的名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称,安阳老城的街道命名,大都是源于曾经的历史或者历史传说。冠带巷因此巷曾有高官显贵居住得名,小颜巷则因明朝在此居住的官员有小颜回(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之称而命名。而洛阳府的由来,更是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过去这个夹道内有个家境富裕的老者,曾热心资助一名沦为乞丐的洛阳书生赶考,书生功成名就时,老者却沦为乞丐。为了报答老者的恩情,书生为老人建房赠银使其安度晚年。为了褒奖洛阳书生重情重义,当地官府就把老人居住的夹道命名为洛阳府。虽然这个故事中赞美的是那位洛阳书生,但街道名字的命名却体现着安阳市民善于感恩的道德品质。

  而仁义巷的名字里面,更体现着老安阳人所彰显的道德价值。相传明朝中期,巷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家世显赫的郭家,一户是贫困潦倒的王家。由于巷子太窄郭家进出不便,郭家人便想把巷子扩宽,让王家将自己的院墙向里挪,遭到了王家人的拒绝。而王家人为此被郭家人打了一顿。郭家正在当朝为官的郭朴知道后,让人把打人的家人送到官府治罪,并把自家的院墙向里挪了数尺,还向王家人赠送银两表示歉意。王家人被郭朴的义行感动,也把自家的院墙向里挪了数尺来扩宽巷子。两家仁义行为感动了周围的百姓,于是这条巷子便被叫做“仁义巷”历代传承了下来。

  “老城中有着太多的故事,即使一些街道被改造后不复存在,但那些故事肯定还会一代代流传下去,因为它们承载着安阳老城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取向!”王建庆称,无论老城如何变迁,他们老城人传承的那些文化精神并不会改变,老城永远会存在大家的记忆中难以抹去。如今,栋栋高楼连地起,老城逐渐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但老城的文化却不会被时光冲洗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网(2009-09-01)
0
下一条:从家乡的路看变迁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