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当代安阳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安阳

太行深处王相村

2013/10/12 16:35:07 点击数: 【字体:

    内容提要

    林州市石板岩乡有个王相岩,岩下有道王相沟,沟中有个王相村。别看村庄不大,历史积淀却异常深厚。周边环境也独具特色,名扬华夏的旅游胜地——国家AAAA级景区太行大峡谷王相岩景点即在此地。今年6月2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公示,将其拟定为全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

    王相村地处太行腹地大山深处,环境幽雅空气淸新,历史上曾有多个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足迹。

    商王武丁和宰相傅说

    相传,在33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第22帝武丁,曾在这里与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会见面谈。王相村名缘此而生。

    武丁是小乙的儿子。小乙死后,武丁虽继承了王位,却没有临朝听政,把日常政务交给丞相处理,自己坚持守丧3年。他利用3年守丧时间,一面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一面物色治国安邦人才。有一天,终于在殷都城西大峡谷中,发现了一位见识超群的贤人傅说。可惜这傅说是个奴隶,若冒然提拔,必遭群臣非议。后经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守丧期满后,武丁上朝主政。他在接受百官朝贺时,当着众人的面说:“朕夜得一梦,梦见先帝成汤,赐朕一贤相名叫傅说,先帝说,如得此人,吾朝必盛。”接着,便将傅说的相貌叙述一番,让画师画出肖像,在百官中逐一核对。结果,没一人与其相同。武丁又问怎么办?大臣们说,只有到民间去找。武丁遂派人带着肖像去民间查访,终于将傅说请到了朝中。

    武丁当着众人的面说:“此人便是先帝举荐之人。”

    群臣问其姓名,当得知是傅说时,便同声相贺。武丁遂任命傅说为相。

    傅说没辜负武丁厚望,在任期间,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协助武丁把商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逐步走上了昌盛之路。史料记载,武丁在位共59年,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武丁中兴”。

    东汉朝臣夏馥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东汉桓帝、灵帝两朝,宦官独擅朝政,引起了世家豪族官僚们的痛恨,反对宦官专权的事件层出不穷。由此引发了两次宦官大肆镇压官僚势力的行动,史称“党锢”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桓帝延熹九年至元康元年(公元166年—167年),被捕者达200余人。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发生,百余人被杀。夏馥、范滂、张俭等人俱被诬陷,朝廷将他们定为主犯,向各州郡下令缉捕。张俭闻风而逃,连累十多人蒙受重刑,夏馥得知将他定为首犯,乃自剪须发改变形貌,逃到了林滤山太行大峡谷中的王相村,隐姓埋名,给冶铁之家当雇工,整日烟熏火燎,时间长达3年。面貌外形变异,最终死于山中。

    《后汉书》载:“夏馥,陈留人。桓帝时……被诬陷。诏下州郡捕为党魁……,自剪须发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名匿姓,不认家人,党锢解而卒。”说的即是此事。当地有一水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传为夏馥所遗。

    明代道士赵得秀

    赵得秀,号九峰,河北肥乡人。林州旧志记载,明朝嘉靖初年,道士赵德秀云游到此,在当地筑路造桥,建楼修屋,碾药炼丹,修身养性。一日掘地见一陶器,上书有汉夏馥及同隐者5人姓名,因厌其物,将罐砸碎。罐上之人名遂之失传。

    关于赵得秀其人,当地留有他的诸多遗迹和传奇故事。王相岩悬桥便是其一。 在王相村西的悬崖峭壁间,有座令人触目惊心的悬空古桥,因它高悬在太行山腰,故称“王相岩悬桥”。

    桥长20米、宽50米,是道士赵得秀为扩大山间坪地修建的。

    俗话说:“桥是架在空中的路”。在沟壑遍布的林州山区,建座桥梁并不稀罕,而此桥建得也有点过于玄乎:从沟底仰望,清晰的桥眼,犹如一个硕大的山洞,镶嵌在数百米高的悬崖之间;入桥下巡视,在桥礅和券顶部位,体大如牛的巨石比比皆是。当时一无现代化施工设备,二无宽敞的施工场地,在这双足难立之地,先人们究竟是怎样用自己的两肩和双手,将这一块块巨石垒砌成桥的?至今仍是个令人费解的谜。因当初建造这座桥的人是个道士,民间便称他叫“老道”,并把他住的地方叫“老道岩”。《重修林县志》有传:“赵德秀,号九峰,(河北)肥乡人,有道术,明嘉靖中,隐居王相岩,涵真炼性,丹炉药碾遗址尚存。”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创修王相岩记》碑文记载:“自(仰天)池东北悬梯三蹬,始达于岩之坪,内修山门一座,玉皇阁一座,五元朝气洞一处,悬桥洞一处……始于嘉靖乙丑(1529),讫于嘉靖甲子(1564),经30余年,非德秀立志坚苦,难以有成矣!”。

    由此可以看出,王相岩的“悬桥”等建筑物,是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才建成的。而民间传说中的赵德秀,却是个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人物。说他在王相岩炼神药、服仙丹,运行五行浩气,修得驱石神功,能用“赶山鞭”驱赶山石,才建成了这座世间罕见的九拱悬桥。

    传说终归传说,它原本就没打算负什么历史责任。不过,王相村西的这座悬桥,确实修得有点非同寻常。也正因如此,它才成了今日王相岩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

    清代兵部侍郎许三礼

    许三礼,字典三,号酋山,河北正定人。自幼随先祖迁居彰德(今安阳市),受业于名人孙奇逢门下,苦读于林滤(今林州市)黄华山。清顺治十四年(1657)考中进士。历任康熙朝浙江海宁知县、福建道监察御使、通政司右参议、大理寺少卿、顺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兵部督捕右侍郎等职。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九日病逝。

    许三礼在世时,曾数次携友游览王相岩,对当地风光赞叹不已。写下了七言律诗《王相岩夏馥隐处》一首。文曰:“云木苍苍拥石岩,衣冠如在拜遗龛。原因避地留淸醒,岂为全身恋翠函。涧积冰霜余凛冽,室容星月恣幽探。当年土穴逃名者,逊尔峰头饱夕岚。”其祖父司寇公,足迹踏遍峨嵋、三峡,归来行至王相沟内,有感而言:“此家山也,十数年后,吾将在此择一胜处以终老,学山中草木养吾年”。 许三礼遵循祖训,在当地买下地皮一块,于九拱悬桥上盖了座避暑楼,每逢酷暑季节,便携带家人来此避暑度夏。此楼目前基石还在,遗址尚存,有碑文曰:“夫山灵始于夏馥,后复荒于九峰(指道士赵得秀),今则为余家别墅矣”。 此碑现存当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墙石顶石板房

    王相村地处太行大峡谷的腹地,是王相岩风景名胜区中的一个重要景点。此地山顶至谷底的高差可达800~1000米,行人至此,空间的闭合感和整体感十分强烈。村庄周围分布着多个剥蚀台阶,前临深涧,背倚岩壁,两侧伟崖环抱,眼前秀峰相迎,正符合古人理想的“风水” 模式。反映了人们对安全、稳定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正因如此,才引来了一个个或隐居避难或游山玩水、安亨清闲的历史人物。

    如今的王相村,面貌依然特色独具,整个村落淹没在树木丛生、鸟语花香的林海之中。村中有王相祠堂、书画院、碑林、高3.2米的傅说塑像,山头上有千年古木王相树等。村民们住的是石头砌的墙、石板盖顶的房子,走的是石头铺的街道,打麦场、打谷场全是石板铺面。院里是石引路,周围是石院墙,加工粮食用的是石磨、石碾,厨房垒的是石锅台……有民谣说:“王相村,石板房,石墙石顶石过梁,石檐石柱石佛像,石碾石磙石磨房,石盆石槽石碓臼,石凳石桌石板床……”。其实,王相村的前辈们,当年建造石板房,也是出于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为了生存,用勤劳的双手就地取材,一锤一钻将天然山石破解成块块料石,垒砌成墙,一锯一斧将山间树木制成梁、檩、木椽,用镰刀割荆条,编成坡笆,上用麦秸泥抹平,然后再采集茅草搭苫屋顶,名曰“草房”。 岂不知,峡谷内的溜山风暴戾无常,一场暴风雨过后,房上茅草就会被刮掉大半,弄得夏不避雨,冬不御寒。然而,先人们并没被困难吓倒,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将草房改成了石板房,从而成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一处独具特色的原始民居标本。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安阳晚报(2013-10-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