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记者在滑县一个小区里见到了刘勤学的妻子杜香梅,老人慈祥和蔼、身体硬朗,谈起跟老伴儿一起创作的《瓦岗军》剧本时,老人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刘年轻时读过私塾,参加过抗日战争,早年就喜欢阅读地方史志类书籍。”杜香梅说。1981年刘勤学在滑县文化馆担任馆长,春节灯谜展时,一名省里来参观的领导问起关于瓦岗军的事迹,结果无人了解。“身为滑县人,居然不了解滑县内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他感到十分遗憾,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吃透该历史事件。”杜香梅回忆。
经过刘勤学广查史书,细阅地方志和不少县市有关义军的资料。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他又先后考察记载关于有义军活动过的战场、遗迹、山寨等,记录了百万余字笔记,行程近万里。充分掌握资料后,刘勤学便对笔记加以综合归类,分析筛选。当时杜香梅在当地县志办工作,也是地方志和文学创作的行家,为了能写好这个剧本,刘勤学与妻子不断切磋、商议,每次写好一段初稿都要请妻子整理润色,在妻子的帮助下,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初稿。
1999年,刘勤学因中风行动不便,原本打算写40集的剧本只整理出了38集,杜香梅并没有放弃该作品。随后,她独自完成了最后2集,经过20多次的整理润色,在2005年电视文学剧本《瓦岗军》终于出书。我国著名作家李凖、姚雪垠、周鸿俊、黄同甫、李增衡等大家一并审阅,他们一致认为本剧观点进步,旗帜鲜明,历史剧“大事不虚,小节不拘”的提法很好,适合新潮流。李凖先生题写了剧名。
3月19日,河南某影视公司的负责人闻讯来到杜香梅的家中看望。“我被两位老人的事迹打动了,该剧本蕴含了两位老人的辛酸和不易,此剧本正好与我们公司发展方向吻合。”该公司负责人邱先生说。其公司曾参与拍摄过多部影视剧,如《新少林寺》、《七小罗汉》、《功夫少年》等,但以河南人为历史背景创作的长篇古装电视剧还没有拍摄过,所以对此剧本十分感兴趣,如果拍摄成功,将可提高河南的经济效益。目前,该公司准备向省广电局报批,一旦成功后将有望搬上荧幕,了却两位老人的心愿。作者: 连权权【原标题:安阳滑县老人20年撰写68万字剧本 有望搬上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