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郑州上街“潜伏”100多座明清建筑群 郑州之最

2012/11/13 14:27:28 点击数: 【字体:

 
    从郑州出发,一路向西行约40公里,有个鲜为人知的上街区方顶村。这个“潜伏”于山坳间的村寨,拥有100多座300多间1万多平方米明清古建筑,其民宅规模、建筑面积及完好度均堪称郑州之最。
 
郑州上街“潜伏”100多座明清建筑群 郑州之最
       
    探访

     山坳村寨隐藏100多座300多间古民宅


    连日来,多位读者踊跃报料散存民间的古遗址,在众多读者来电中,郑州市民刘先生提及的上街区方顶村,被其赞誉为“看过之后会让你震撼”。

    这个小山村,有何“夺人眼球”之处呢?昨天上午,记者从郑州出发一路向西行约40公里,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便赶到了上街区峡窝镇方顶村。走到村委会东侧,可见数十间明清古民宅,黑瓦、土墙依仗山势而建,层峦叠嶂,与毗邻的现代化居民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这个村子,居住着方、焦两个大姓。”据方顶村村委会主任方联奎介绍,村子的明清建筑,目前存留100多座300多间,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听老辈人讲,方顶村始建于600多年前,那时的名字叫“方寨村”,因其离古时要塞虎牢关约10公里,那里又是黄河南岸的古秦川大道,再加上村寨是三条古商道的交会处,因此“开村”后不久,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村子的古道路,地面铺设着鹅卵石,高耸入云的村寨围墙,设置了拴马桩,城门有门上门、寨上寨。”方联奎说,每一户人家的居所,无论是依傍窑洞兴建,或是平地上起屋,风格不尽相同,显现出主人家的品行、嗜好及追求。

    凑近观察,竖立几百年的村子古围墙,明清两朝的建筑风格差异尽收眼底。明朝时期,采用石头修建围墙,大小石头不露形状;而清朝时期的围墙,则追求的是石头之间横竖层次分明,“不同的时期,工匠们处理石头缝的做法却是高度一致,都采用石灰膏抹缝隙。”方联奎激动地说,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明清两朝修建的围墙岿然不倒,远观石头缝隙的石灰膏花纹,被大家亲切地赞誉为“虎皮墙”。

    触摸

    带孔影背墙、“窑洞套间”、波浪形屋瓦,建筑群中三大特点让人惊叹


    青条石块做入户台阶,砖雕壁画梅花鹿、荷花、犀牛等,镶嵌于门楣两侧;穿过约1米宽门楼,院落里曲径通幽,被分作三五间不等居室。这些共性特质,构成了方顶村明清古民宅建筑的总体风格。

    而让人惊叹的是,走进一家方姓古宅,一堵正方形的影背墙竖立院子内。这个院子坐南朝北,影背墙中央设置一个内圆外方小孔,“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遗留的影背墙中唯一带孔的地方。”方联奎说,影背墙小孔的设置,既可增进院落与外界通风,又能让居家的房主随时观察屋外的动静。同行的上街区文化馆馆长刘国华说,这一精妙设计,可称得上现代居民家中“猫眼”的鼻祖,“是方顶村建筑的一个特色。”

    在另一处方家古民宅,穿过狭窄的房门进屋,可见圈形窑洞顶端用砖头铺设,并加了几条木质大梁。窑洞正屋西侧,又有三四间“窑洞套间”,虽然时值初冬,但是人置身其间,明显感觉到比室外温暖。“这处窑洞中大梁及洞中洞,又是一大建筑特色。”刘国华说。在现场,郑州大学几位采风的老师称,窑洞顶部铺设砖头及大梁,是运用力学的很好案例。

     “这户方家民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房顶的瓦呈波浪形。一旦下雨,雨水不像寻常的屋顶瓦一样,顺着瓦槽下来,而是呈现出斜面,像风吹的瀑布一样飘落。”介绍着这家代表方顶村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刘国华馆长意犹未尽,又将这家民宅的“独门绝技”向记者展示出来:在中间门闩处,工匠设计了一处手动“暗锁”,将其轻轻一摁,门闩就自动开启。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防止盗贼入户。”他说,当年的方氏居民为了躲避盗贼用尖刀等冷兵器把门闩拨开,采用这个方法,防盗实用高效,可谓“气死盗贼”。

    未来

      方顶村旅游开发列入计划


    “从2006年开始,政府就不允许个人修复老宅子了,需要修复它们,由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实行修旧如旧。”74岁的方联军老人称,孩子们陆续成家后,就搬离古宅子了。这些年来,他和老伴留守老宅子,从内心来说,守望的是记忆和历史,但是更加守望的是,老宅子“健康延年”让更多人知晓。

    据方联奎介绍,数天前,他们已和一家公司达成包装开发方顶村的战略规划,按照规划,将把它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古村寨观光区。

    “每一座古城,都有它的城市性格。只有选准了发展契合点,才能挖掘出它蕴含的巨大潜力。”一位长期关注方顶村的当地官员称,云南丽江古城,传递出的是“浪漫”古城;宏村西堤,则是江南的俊秀与徽商的精练。方顶村作为中原的一个古村寨,深藏山坳间多年,早就该让世人认识它的面貌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经几百年的方顶村古民宅,尚未列入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眼看到它们,让我大吃一惊。”郑州市考古研究院的汪松枝动情地说,方顶村的古民宅,从明朝开始修建,直至民国到现代,其规模、完好度、建筑面积等堪称郑州之最。(原标题:郑州上街“潜伏”100多座明清建筑群 郑州之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网(2012-11-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