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水泥 专家叹好心办坏事

2012/11/8 17:41:28 点击数: 【字体:


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水泥 专家叹好心办坏事

村民介绍古阁的渊源
       
    四百年古阁

    能保存下来,难得

    村民自发保护,也难得


    历经文革和村里民居扩建,惠济区东赵村一座三层古阁,艰难地保存下来。

    村民为自己村里有这栋古建筑而兴奋,看到它顶漏水了,村民集资数万修了顶,换了新瓦。为了坚固,专门用水泥把三层阁墙全糊了一层。

    昨日上午,文物专家对这个看似现代化的建筑连连叹惜。“村民不懂如何保护文物,好事没有办好,结果弄巧成拙了。”

    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村里有个古高阁

    昨日上午,惠济区东赵村的王书田看到晚报“你身边的百年古建筑”报道后,说他们村有一栋古时留下来的三层阁楼,很是出名。

    “这个阁楼是村里古庙群的一部分,明代万历年间修的,现在,三块石碑还镶在庙内的墙体上。”王书田说,10多年前,由村里出面,捐资数万元把它整修了,现在这个阁楼非常坚固结实。

    10时,记者赶到位于文化路与北四环交叉口的东赵村。68岁的王书田带着记者,赶到了一个大院内。

    这个院现在是该村的幼儿园。院子中间,伫立着一个高高的下宽上窄的三层楼建筑,顶是青色的琉璃瓦。但墙体却全是清一色的灰白水泥,还被施工建设的民工,打上网格状。

    王书田说,这个就是玉皇阁,曾经当过学校老师办公室,现在是村里的文化中心。

    村民热心“保护”

    “怎么是水泥外墙?老砖呢?”记者问。

    王书田一脸的无奈,“咋说呢,10年前,村民一心想好好保护它,村里也支持,就投入几万块钱,没想到这个近400年的阁楼,弄得像是现代建筑了。”

    玉皇阁最大的特点,就像金字塔,下边宽,上边窄。原来它的南侧,全是碑林。

    几十年前,村古庙群的东西厢房塌了,刚好用它塌下的木头,建成了东赵村小学,“老师没有办公的地方,这座阁就成了老师办公室了。因为教学用,它才保护下来。10年前,它开始漏雨,村里投资修了房顶,把老瓦换成了新琉璃瓦。这个阁都是巨大的古砖建的,因为后墙风蚀严重,砖缝之间都有很大的间隙,维修人员最后在墙上糊了一层水泥。”王说,当时他感到不太妥当,但想着为了它坚固,大家也都没说啥。

    阁内物品保存相对完好

    阁是一门八窗,一层唯一的大门状如民居门,门顶拱形,是一次性烧制的陶艺。

    进入一层,抬头就是粗大的松木梁,虽经历400年,但除有点发黑,还一如新木,而上楼的木楼梯,却因为经常有人上下,已经被磨得梯面没有棱角,梯扶手也是光滑如上了蜡。

    在三楼,楼墙内镶着三块石碑,其中的一块碑上写着“大明国河南开封府郑州东赵”字样,这个碑介绍了由万历47年(1621年)建的这个三层阁的相关情况。第二个碑,刻着乾隆十二年整修该阁,第三个碑是民国十三年重修。“第一块是当年就修进去的,第二块和第三块,是后来挖墙镶进去的。这样,只要房子不倒,石碑就会随房存在。”

    专家:精神可嘉,好事没有办好

    昨日下午,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汪松枝介绍,这个古阁是村民自发维修的。

    “村民修好后,有人才给文物部门联系,当时我很兴奋,赶快来看,但到后一看,我的心就凉了不少。”

    汪说,看到后他心里很难受。“好事没有办好。用现代化的物料来维修,等于破坏了文物。文物维修讲求是以旧修旧,不破坏就等于保护。”

    好在它的内部结构还没有变,门窗及里边的东西都没有变。“我们现在准备给它报批文物保护单位。看看能否把墙外的水泥给取下来,用文物保护的办法,再对墙体重新复原。”汪说,这个古阁位于隋唐大运河南岸,是古运河文化遗存之一。(原标题: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水泥 专家叹好心办坏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2-11-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