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磊文首席记者杜小伟图
核心提示
一顿饭吃下三千斤米饭、2万多个馒头,光配餐车就出动了六辆,整整一个标准的田径场上坐满了人,一万多名学生、教练同时用餐,这样的场景实难见到。参加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塔沟教育集团,派出了10859名学员,承担昨天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四个篇章的全部表演。从登封来郑州,218辆大巴车行驶距离前后绵延12公里。由同一个单位同时派出这么多人参演大型开幕式,这个空前之举,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开幕式精彩博欢呼
与塔沟参演的其他大型运动会不同,这次开幕式在下午进行。脱离了灯光的衬托和铺垫,导演组和观众也对节目的演出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用广州亚运会总导演陈维亚的话说,“白天举办开幕式,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
但是,整整一个来小时的开幕式,观众们如醉如痴,掌声阵阵,惊呼连连——整齐划一的少林棍、变幻莫测的翻板区、气势恢弘的牧羊鞭,每一个动作、每一样器械,都配合得恰到好处。
学员共使用道具、器械40余种,3200人的翻板区使用翻板、刀、盾牌、竹子、亮板等道具,营造出少林寺等背景,600人的少林棍、500人的牧羊鞭、500人的铜人大阵、400人的女子剑术、400人的水桶小和尚、200人的盾牌刀,舞出少林功夫的魅力。
参加过众多国内外大型开幕式的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教练刘海科,对承担少林武术节的表演实在有些担心,“之前参演人数最多的,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共五千多人”。一万多人是个什么概念?“光一顿饭就得吃上三千斤米饭,2万多个馒头,”刘海科说,“这么多演员,吃、住、行都是大问题,训练时间只有40天,时间短,任务重,对我们是个新的挑战。”
昨天的开幕式结束后,参加过众多国内外大型赛事的刘海科长出一口气,“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开幕式圆满成功,是对一万多名师生最好的回报!”刘海科的目光,已经盯向了明年的全国运动会,“希望到时能有我们的演出!”
开幕式表演难在哪儿?
刘海科认为,如果从个体动作来说,武术节的表演难度并不大。记者看过之后,也认为与北京奥运会的《地球上奔跑》、高空维亚,广州亚运会上的《白云之帆》相比,个体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为零。
“但是,大型团体操的难度,就在于整齐划一,”刘海科说,“就像五百个人同时正步走,也有走不好的,而且表演还有跑图案、表演刀、枪、棍、鞭、少林拳,包括翻板与演出配合等等,如果哪一个没有衔接好,整个演出就搞砸了。”所以,在四十天的训练中,训练量并不亚于奥运会和亚运会,“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休息,12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已经超过北京奥运会每天11个小时。”刘海科说。
以竹林为例,在接近12分钟的演出时间里,演员要背着高达6米的竹竿跑来跑去,并摆出各种造型。“跑点的时候需要速度,同时得跟着音乐的节拍,还得模拟竹林,不能乱摆乱动,”教练员温力华说,“但是跑起来重心不好掌握,训练的时候风一吹,有时候不由自主就跑歪了。”记者背着竹子体验了一把,果然是头重脚轻,跑起来左右乱晃。一个竹林420人,要做到整齐,确非易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次开幕式的一万多名演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小的演员,是6岁的小朋友李婷,她演的是小学生,爱笑的她知道老家是山东,再问具体哪个地方却笑而不答。她的队友,9岁的黄家辉从广州花都来塔沟已经3年。扮演提木桶小和尚的400人,也都是10岁左右。10岁的龙满航来自四川达州、冉东东来自江苏丹阳,他们来塔沟都已两年,每年只能在春节期间回一次家。“原来看武打电视,就对武术着了迷”,龙满航说。“可来了之后发现那都是骗人的”,冉东东说,“得先练基本功,根本没有飞来飞去的”。
12岁的杨帆来自南昌,他是三千多名背景翻板中的一员,今年刚来塔沟就获得了表演的机会。
信阳的潘胜杰今年15岁,是“少林棍”中的一员,四年前的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他是“小福牛”。
来自山西运城的毛岩曾参演广州亚运会的《白云之帆》,“当时我在最高的帆,最高点离地78米”。少林武术节上,他是“竹林”一员,“这种大型演出,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对生活、学习中看待问题的方式都会不一样。这种机会,也不是哪一个学校都会有的”。
少年出色,老将也很厉害,这次演出年龄最大的,是73岁的霍爱国。蓄着一缕长髯的他,扮演少林方丈。他自豪地对记者说,他这是第四次参加少林武术节的开幕式,并且还随塔沟演出团出访过法国、丹麦、德国等五个国家。(原标题:少林武术节上出动1万多名学生创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