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郑州“面人”艺术传承者:不怕民间技艺失传

2012/8/21 14:45:57 点击数: 【字体:

      
    民间技艺一直游走于主流文化之外,虽为百姓熟识、接受,但它的发展却充满坎坷,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众多民间技艺慢慢凋落,其中的一些甚至失传。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支持,一些民间艺人开始走向台前,他们以开放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

    “多少钱一个”

    “十块”

    “能不能便宜些”

    “三年前就是这个价钱了”

    “那给我拿那个猪八戒”

    王永全师傅正乐呵呵的给抱孩子的父亲商谈着,周围还有一大圈的孩子和家长,而他们都是被王师傅的“面人”所吸引,这些“面人”形状各异、小巧玲珑:有穿着红色衣服、浑身充满力量的奥特曼,有动画片里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有站在铁丝上昂头鸣叫的小鸟,有红色的玫瑰,还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坐在河边垂钓的老人。。。。。。。。一个不到一米长的架子上,上下两层,摆了二十多个面人。

    王师傅今年四十多岁,有点驼背,标准的亚洲人皮肤,咖啡色的短袖,黑色的西裤和皮鞋,有七分商人的气息,三分艺术家的气质,倒和他“面人”传承者的身份有些出入。头发微微的卷曲,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眉毛很浓,眼睛炯炯有神,家住在郑州市陈寨,白天做生意,晚上没事的时候就会到离他家几百米的餐馆门口去摆摊,一直到快十一点没人的时候才回去。

    极少的用具,简单的制作

    王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面人价格不同,做工简单的十元,像垂钓的那个比较麻烦,就二十元,还有更贵的,那就是人物肖像,五十元。这些面人做起来非常的简单,一两分钟就可以做好,而人物肖像,也只需要四五分钟。为此,他还专门为记者展示了一把:撕一点绿色的面团,在手里揉一揉,再捏几下,就做好了鸟身;拿把塑料小刀,在上面扎出两个小孔,再拿一点黑白混合的面团做两只眼睛,放到扎好的小孔里,鸟身就有了两只眼睛;又拿出了一些彩色的面团,用手掌拍了几个,又捏了几下,眨眼金就做好了一双翅膀,又用手指捏几下,翅膀就长在身上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羽毛扎在鸟身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鸟就出现了。记者看了一下时间:一分十二秒。如此简单的工艺,吸引了不少人,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说:“能不能送我一些面呀?我也想捏着玩。”
“面人”不仅制作简单,需要的工具也非常的少。记者发现:一把一次性筷子,一包比牙签长一半的竹签,一把塑料小刀,一些捏好的细铁丝和各色的面团,就组成了王师傅的小卖摊。而这些用具里,最主要的是“面”,王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面是由十几种材料事先做好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糯米。

    做“面人”纯粹是因为喜欢

    一个架子,一张凳子,王师傅就这样在餐馆面前摆起了摊子,虽是如此的简单,却不乏孩子的喜爱,进出餐馆的孩子总要在这里停留。“喜欢的就过来看,不买也没关系,大家喜欢就好。”王师傅如是说。

    “这人捏的还真是还看”一个抱着孩子的父亲看着那个“垂钓的老人”说。

    想要做好“面人”,还需要很深厚的画画功底。王师傅的父亲是做“泥塑”出身,他也是出生在“艺术之家”。从小,王师傅就表现极高的美术天分,而他跟着师傅学“面人”的时候,只用了三天就超过了他师傅。如今做“面人”也已经二十多年了,可谓是“老行家”了。

    当记者问起他的水平时,他说:“我的水平一般,称不上是大师。做这个纯粹是因为喜欢,将它作为业余来看待的,我还有别的生意要做,因为家住在这里,就在闲时出来下。”

    有国家政策的保护,不担心没人传。

    很多民间艺术都面临着失传的问题,而王师傅却告诉记者他不担心这个传承的问题。“一方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保护非遗址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这个艺术很有趣,它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不会落伍,早在五年前就有人在我身边学这个;现在也有很多的艺人出书教你学,一些学校已开设这样的课程,国家在尽力保护民间艺术,它是不会轻易就流失的。”“如果要流失了,它怎么还会传一千多年呢?”王师傅幽默的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网河南频道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