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传统文艺 >> 文艺与品牌 >> 浏览郑州

河南河北争抢“朝阳沟” 豫剧名段引发品牌之争

2013/4/27 14:20:35 点击数: 【字体:

河南河北争抢“朝阳沟” 豫剧名段引发品牌之争
《朝阳沟》剧照(资料图片)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著名戏剧家杨兰春50年前编导的豫剧《朝阳沟》红遍全国,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凭借与《朝阳沟》及其编导者的渊源,近年来,河南省登封市的朝阳沟村和河北省武安市的朝阳沟村争相开发“朝阳沟”旅游资源,并上演了“真假朝阳沟”之争,引起外界关注。2009年6月2日,杨兰春在郑州逝世,公众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这两个朝阳沟村。几天来,《郑州晚报》记者走访了河南、河北两省的朝阳沟村。

  “朝阳沟”的民间之争

  登封市朝阳沟村人称“银环”的原型还生活在村中,杨兰春的创作是基于在这里的生活经历

  2009年6月7日中午,闷热的天气让人难受。

  河南省登封市朝阳沟村村口,一位老汉在卖西瓜,送走了两位买瓜的客人后,老汉开始摆弄他的手机,很快,手机里传出了戏曲《朝阳沟》,老汉放下手机,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听着。

  老汉叫赵海,是土生土长的朝阳沟人。“《朝阳沟》这部戏我听了几十年,就是听不烦,不干活时,我就喜欢听戏,听《朝阳沟》是最多的,家里有录音机,不在家就听手机上的。”赵海说着开始哼唱起来。

  赵海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几乎人人都会唱《朝阳沟》。“年轻人可能不太喜欢戏曲,但是,对待《朝阳沟》这部戏,都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朝阳沟》唱的就是我们这个村,要不是有这部戏,外面肯定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村。”赵海说。

  赵海的说法完全可以代表登封市朝阳沟村人的观点。

  记者发现,在登封市朝阳沟村人看来,豫剧《朝阳沟》的故事、戏中人物原型都来自他们村,这是毫无疑问和不容怀疑的。

  村民的这种自信源自他们掌握的证据。该村村民赵铁录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就是戏中“小老儿”的原型,“银环”的原型至今还生活在村中,杨兰春老师的创作也是基于在他们村的生活经历。“我们村的山坡上有个朝阳寺,那一带又都是丘陵山沟,剧名才起成了《朝阳沟》。”赵铁录说。

  武安市朝阳沟村人称无论是剧中的人名、地名,还是语言,都来自他们村

  对于登封市朝阳沟村村民的这种看法,河北省武安市朝阳沟村的村民却不认同。

  从武安市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6月9日午后,记者终于赶到这个位于武安市西北约65公里的村子,这里便是杨兰春的故乡——武安市朝阳沟村。

  午后的阳光异常毒辣,三位妇女坐在一家农家饭店的屋檐下乘凉。与登封市朝阳沟村的村民一样,她们也对《朝阳沟》这部戏有着特殊的感情,村民也是人人都会唱。其中一位姓杨的妇女告诉记者,不光是戏中人物的原型,戏中的每一个地名在她们村都能找到,杨兰春老师的老家就在村子里。这位妇女还给记者指了指杨兰春老家所在的位置。

  与这位杨姓妇女相比,杨书林掌握的证据似乎更加充分,他告诉记者,当年他们村确实有一个叫拴保的青年,在山东菏泽上学,回乡时带来了一位城里的媳妇,并立志扎根农村生活,成为“拴保”和“银环”的原型。两位老人前几年才去世。

  该村人认为,无论是《朝阳沟》中的人名、地名,还是语言,都来自他们村,他们村才是真正的朝阳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武安市朝阳沟村人开始率先开发“朝阳沟”,只要能与豫剧《朝阳沟》沾上边的,在这里都能找出“实物”。

  “朝阳沟”品牌的运用

  登封朝阳沟村决定用两年时间向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朝阳沟

  登封市的朝阳沟村原名曹村,位于登封市东嵩山脚下,颍河之畔,村前村后山峦叠秀,村西有碧波荡漾的水库,颇具江南风光,是杨兰春20世纪40年代抗日、50年代创作时生活过的地方,曲剧《卷席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杨兰春在回忆创作经过时曾说:“《朝阳沟》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连写带排就上演了?我觉得跟我在登封曹村一带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1958年3月,豫剧《朝阳沟》在郑州首演,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很快,唱红全国,并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品牌”。1974年初,曹村群众把村名改为朝阳沟。50年来,虽然登封的朝阳沟人一直与《朝阳沟》的创作和演出人员保持着亲密关系,但是,“始终没有用好‘朝阳沟’这个品牌。”登封市朝阳沟村党支部书记赵遂辰略显遗憾地说。

  在前往登封市朝阳沟村的路上,沿途很难发现指示去朝阳沟的标牌。记者一路打听着赶到朝阳沟村口时,才看到褪了色的“朝阳沟旅游区”的字样。

  赵遂辰告诉记者,2001年,曾有一家公司向朝阳沟村投入30多万元,成立了“河南朝阳沟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在朝阳沟开发旅游,并且还与四川某酒厂联合开发了“朝阳沟酒”。这家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还在朝阳沟村党员会上许诺:让朝阳沟三年赶上南街村。遗憾的是,三年很快过去了,当初的设想还只是设想。

  尽管如此,《朝阳沟》这部戏还是为登封市的朝阳沟人带来了一些实惠。“这几年,村里的企业开始多起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村里共有53家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家,到我们村办企业的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冲着‘朝阳沟’这个名字来的。”赵遂辰说,这些企业也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村里的道路、学校都是这些企业出钱修建的,村民用水的费用也是这些企业支付的。

  记者在一份资料中看到,登封市朝阳沟村共有3376口人,2008年人均收入是5900元。这其中或许就有“朝阳沟”这个品牌的贡献。

  6月7日下午,赵遂辰站在村后的一个小亭子中,向记者描绘美好的蓝图。凭借“朝阳沟”这个金字招牌,朝阳沟村所在的大冶镇政府决定全力打造新朝阳沟。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建设朝阳沟森林公园,计划把大冶建设成集山水、人文、生态、工业、农家休闲等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利用朝阳沟的招牌,建设以“银环”、“拴保”、“支书”等人物为名的特色餐饮住宿农家休闲小院,发展经济。

  朝阳沟森林公园准备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计划到明年基本建成,预算投资1.2亿元,和当地香山省级森林公园相连,形成登封旅游产业的一个板块。前期工程正在进行中,主要有造林绿化、道路硬化、水土保持、水利建设、游乐设施等。

  除此之外,还在朝阳沟水库建水上乐园、沙滩,创办朝阳沟戏剧学校,建设朝阳沟大剧院,把朝阳沟的土特产打造成纪念品,在他们村拍摄的电视剧《日出朝阳沟》即将上演……

  “两年后,我们绝对会向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朝阳沟。”赵遂辰对未来充满信心。

   武安已尝到“朝阳沟”品牌的甜头,杨兰春住过的房子被称为“杨兰春旧居”

  武安市的朝阳沟村位于太行山南端深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杨兰春的故乡,原名列江村,2004年更名为朝阳沟村。这里有着富饶的自然景观资源,山峦巍峨雄浑,山石造型奇特,有着开发旅游的先天条件。

  2000年,武安的朝阳沟人开始筹建他们的“朝阳沟风景区”,然而,由于资金等问题,景区规模一直不大。直到2004年,被当地人称为“贵人”的郭玉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朝阳沟村的发展轨迹。

  郭玉良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实际上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武安市朝阳沟人,2004年,郭玉良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改造村子的蓝图。

  武安市朝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海云告诉记者,郭玉良共为朝阳沟风景区投资了1.5亿元,并自掏腰包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使得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共660口人,由于村里没啥资源,2004年以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00多元,自从风景区建好后,村民的收入成倍增长,去年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是3500元。”张海云说,以前,村民住的多是瓦房,村里也没有水泥路,现在,村民的房子都换成了平房和楼房,除了水泥路,村里还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

  在郭玉良投资朝阳沟风景区的同时,朝阳沟村的所有村民也都多少不同地在风景区入了股。记者在村中走访时了解到,入股全凭自愿,全村210户村民,家家都入了股,有入3万元的,有入1万元的。村民杨书林入了1万元。“当时没钱,如果有钱我肯定会多拿点,感觉风景区是越来越好,入股的钱多了,分红也就多了。”杨书林说。

  据了解,武安市朝阳沟村的朝阳沟风景区在2004年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建有四星级宾馆会议中心、高级别墅,同时可以容纳500人开会、住宿,2000人就餐等,目前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

  朝阳沟风景区总经理薛瑞华告诉记者,景区从2005年正式开放后,运营效果一直不错,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每年的利润有四五百万元。

  风景区给朝阳沟村民带来的实惠,不仅仅是可以得到分红,张海云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共有家庭旅馆42家,村民经营旅馆的收入同样很乐观。

  杨兰春住过的房子已经被称为“杨兰春旧居”了,青石板房北屋高、东西屋低,典型的山村民房。西屋是杨兰春写作的地方,南墙上挂着毛主席接见《朝阳沟》剧组的照片。“拴保银环旧居”、“二大娘旧居”在村子中都能找到。

   杨兰春遗愿

  骨灰一半撒在登封朝阳沟,一半撒在家乡武安

  一出《朝阳沟》引来两地更改地名并争相开发旅游风景区。河南省剧协副主席郭光宇评价说:“这已经超出了戏曲艺术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经济现象,很值得研究。”

  其实,武安的“朝阳沟”远远晚于登封的“朝阳沟”,然而,武安在利用“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时,似乎走在了前头。让河南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几年前,在郑州举办的北方旅游交易会上,河北省武安市还向河南人推介了朝阳沟村的朝阳沟风景区。

  虽然两个地方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才是正宗的“朝阳沟”,但他们都没有对彼此产生敌意。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两地村民的这种坚持,也多是出于对杨兰春老先生的尊敬,两地村民多次提到:“没有杨老先生,就不可能有朝阳沟的今天。”

  6月5日,杨老先生追悼会当天,两个朝阳沟村都派人前去参加。根据杨老的遗嘱,他的骨灰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撒到登封朝阳沟,因为这是他当年创作的地方;另一部分要撒到河北武安朝阳沟,那片土地是他出生的地方。

  对杨老“骨灰一半撒在登封朝阳沟,一半撒在家乡武安”的遗愿,两个朝阳沟村都感到非常荣幸,他们也都表示将专程来迎接杨老的骨灰回村安息。

  登封市朝阳沟村党支部书记赵遂辰表示,他们村已经协商好,打算在村子中为杨老修建纪念堂,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和设计,并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而武安朝阳沟村同样也表示,要为杨老修建纪念堂,并且还是,“武安市委来支持修建。”武安朝阳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玉良说。(记者 袁帅)【原标题:河南河北争抢“朝阳沟” 豫剧名段引发品牌之争】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9月16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豫剧又添“郑州好声音”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