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动态 >> 浏览郑州

通俗“郑风”“思无邪”

2014/12/19 11:21:42 点击数: 【字体:

通俗“郑风”“思无邪”
 

    虽然曾被一些道学家以“淫奔之诗”所排斥,但“郑风”以其特有的自然、淳朴、热情、奔放风格始终展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诗经》里的爱情”之“郑风”

    引子

    郑风是《诗经》15国风里爱情诗歌最多的,郑国每年男女相会的“爱情节”风俗,为情歌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于是,由郑风弹出的缠绵华丽的“靡靡之音”,跟朝廷中的雅乐相比变了调。这被后来的儒家、理学家等所不容,“靡靡之音”被斥为“亡国之音”,受到排斥。

    其实,各流派并没有正确理解孔子说的“郑声淫”中的“淫”,是指音的变调,而在自己的“学说”中添加大量私货,见郑风就“淫”一通——“郑诗淫”;郑风皆“淫奔之诗”;“淫乱无耻,以郑、卫为最”;“(郑)淫风大行,莫之能救”……

    两千多年来,以儒家和理学家为代表的所谓正统人物,对郑风肆意“意淫”,使原本自然、淳朴的民歌,失去了天然本色。回溯历史之源,“淫”与不淫,听听先民的涵咏吟唱。

    乐调非主流

    但节奏很明快

    郑国民歌中男女直率的情感与性格,毫不矫揉造作,令人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这是先民留给我们的最优美的爱情诗。读着郑风苑中的郑风,记者甚是为它鸣不平。

    最早说“淫”的人,是《诗经》选编者、儒家开山鼻祖孔子。《论语·卫灵公》和《论语·阳货》,分别记载了他的原话——“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虽然今天我们听不到郑声的乐调,但就郑风中的情歌而言,也能感受到它节奏明快、曲调缠绵、爱也期期、怨也凄凄的抒情小调。孔子极崇乐曲如黄钟大吕、击石明磬、格调庄严、舒缓悠扬的雅乐。从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所说的“郑声淫”,是指郑曲与雅乐相比“淫邪”了,而绝非指歌词,

    孔子的其他言行还可以证明,他并不认为郑风中的“词淫”。他选编《诗经》时,郑风选了21首,居15个诸侯国地方民歌之首。这21首诗歌中,有19首选的是情诗。用他的话说就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郑风的歌词并不“淫”。

    但孔子之后,名家们开始下道,将郑声(曲)和郑风(诗)一步步引向“淫”和“乱”方向思考。《史记·乐书》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五经异义》和《五经通义》中均说:“郑国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今郑诗二十一篇,说妇人者十九,故郑声淫也。”秦代的《吕氏春秋·本生》则说:“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名之曰伐性之斧。”

    真正明确地将“郑声淫”解释为“淫奔之诗”、“郑风淫”的,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他在《诗集传》郑风末章注中说:“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朱熹还不忘对孔子的“思无邪”进行篡改,“无邪”乃是要读《诗》者无邪,非《诗》之本皆无邪,圣人存淫奔之诗,乃是要“读者有所耻而以为戒耳”。

   记者品着郑风苑中的郑风,行走溱洧之滨,虽有轻风拂面,但难以驱散暑天的炎热。一想起那些名人大家们对郑声、郑风的“意淫”,顿感一股寒意袭透脊背。宣称“郑诗淫”者,其实是自己有“淫心”。要知道,春秋时代,郑风常常当做高雅的外交用语,何“秽亵”之有!?

  “吟诗外交”,郑风饮誉国际

   春秋时期,宫廷演唱的颂、雅之乐与各地的国风,有雅俗之分。而代表下里巴人的俗乐——郑卫之音,人们更爱听。《礼记·乐记》记载了魏文侯的感受:“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魏文侯对郑卫之音不知疲倦的痴迷,让我们无法不去想象,当时的郑卫之音多么受人欢迎。

    郑诗被当时国际社会认为是洋溢着健康审美情趣的诗,国与国的外交活动,都引以为荣。《左传》记载,郑国六卿为晋国韩宣子饯行时,用的是“吟诗外交”。子耋赋《野有蔓草》,取其“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表达对韩宣子的久仰;子产赋《羔裘》,取其“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彦兮”,赞美韩宣子的美德;子大叔赋《褰裳》,取其“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来表示晋郑交好的愿望;子柳赋《箨兮》,义取“倡予和女”,表示郑国愿和晋国和谐共好。

    在诸侯矛盾日趋尖锐的当时,外交辞令有一言兴邦之功。如果郑风中的这些诗句内容有“淫秽”亵渎之意,必然引发外交风波,兵戎相见。由此看来,说什么郑风是“淫”诗、“秽亵”之诗,郑声是“伐性之斧”,完全是给郑人扣屎盆子。

    记者夜读《吕氏春秋》,意外发现郑风起着一言兴邦的作用:“晋人欲攻郑,使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不可攻也。’”看来,“道学家”们称郑诗为“秽亵”之诗,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问题罢了。

    郑风不可废

    原因是“情真”

    《子衿》被朱熹称为“淫奔之诗”。那么,《子衿》中有没有“淫奔”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用白话文说就是:我心悠悠,想念的人就是身着青青领襟的你。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怎能从此杳无音信?我悠悠相思,想的就是佩戴青青玉带的你。纵然我没有到你那里去,你怎能不到我这里来?我在高高的城墙上,走来走去多少趟。一天不见您,就像度过了三个月啊!女子的话中有矜持和赌气,更有委屈和怨恼。朱熹称此为“淫奔之诗”,不知“我不往”、“子不来”如何安顿?

    读郑风评论,发现还有邪思之人,邪得让人惊愕。宋人黎立武写了篇《经论》,说他读了郑风后“淫心生焉”,出门看见邻人妇女,好像都对他“目挑心招”。

    这正如看《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心境,理解便有所不同。

    记者采访时,遇上网友“小雨点”和男友在欣赏郑风苑奇石上刻的《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记者请“小雨点”解读此诗。她道:由于爱之深,以致在这位女子看来,除了自己的所爱三哥(叔)以外,世上再也没有像他一样会打猎、骑术高超、人品好又高大英武的人了,这不正表现出现代姑娘对爱情忠贞不贰的审美观吗?

    当记者告知她,历史上许多名家都说郑诗是“诲淫之诗”,“小雨点”一脸怒容道:名家们将一个严肃的主题,运作到情色化的低俗境地,他们使劲往淫窝里钻,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山歌》中说:“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之遗欤?”冯梦龙认为,郑风不可废的原因是其“情真”。这才是郑风所在。

    郑风被新郑市刻在郑风苑的石头上,成为新郑的旅游景点。读着令无数后来者高山仰止、不可逾越的郑风热辣诗章,感受着远古恋人“与子偕老”的生死相依,千载之后,如见妇人处子。记者是俗人,不免幻想着自己是个翩翩少年,怀揣“少女怀春,吉士诱之”的故事,漫步溱洧之滨,耳麦里听着“靡靡之音”,投身远古少男少女相约野外、赠以芍药的浪漫。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08-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