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鼎 ,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1931年出生在新郑市具茨山下,他的小学是在具茨山旁的自然山小学度过的,而自然山的另一个叫法是指南山,相传为黄帝发明指南车的地方。少年时的赵国鼎经常听老师和村里的老人说起,中华始祖黄帝就在具茨山附近出生、创业并建都。
古老的传说让赵国鼎相信,黄帝就是在新郑出生,并建国定都。然而,《史记》注释却言之凿凿地说:“黄帝生在山东寿丘。”即使到现在,还会有不同的说法,包括陕西黄陵、山东曲阜、甘肃天水、河北逐鹿等。
黄帝故里在哪里?赵国鼎决定通过探究寻找真相。1984年春天,他第一次到曲阜,但没有看到任何有关黄帝故里的遗迹,也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传说,只是在少昊陵看到一块复制《史记》注释内容的碑。
《史记》注释讲黄帝出生于山东,那么《史记》之前的历史文献是如何记录这一问题的呢?赵国鼎先后多次到北京的博物馆、中华书局等单位查阅《国语》、《左传》、《竹书纪年》、《大戴礼记》等书籍,整理的笔记多达几百万字。
1985年,赵国鼎再次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这里的研究员周争恰好也是新郑人,他给了赵国鼎一套《水经注》。翻着翻着,一句十分关键的话飞入眼帘:“新郑城内有黄帝遗祠。”紧接着,他在《国语》中又搜索到这样的记载:“黄帝炎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国,今郑也。”赵国鼎兴奋极了:“郑” 说的就是现在的郑州地区,新郑自然包括在内。此外,他走访了国家文物局、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许多专家,聆听他们的见解。他还穿阡走陌,收集民间传说 1000多则。
但《史记》的注释是怎么回事?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姓陈的教授给赵国鼎解开了这个谜团。根据他的考证结果,这个《史记》注释是汉代人孔安国所为。孔安国是孔子的第17代世孙,在当时的社会,大家都对孔子十分崇拜,孔安国就在《史记》的注释里加上了寿丘的具体地点。
1990年,赵国鼎第一本论述黄帝故里的专著《中华文明始祖黄帝》出版;1991年,第二本专著《黄炎二帝考略》出版。两本专著明确提出了黄帝出生于新郑的观点,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1992年10月5日至9日,历时5天的“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国际研讨会”为“黄帝出生于新郑”画上了决定性的一笔,纠正了延续数千年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