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郑州

巩义窑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2014/1/13 15:11:34 点击数: 【字体:

巩义窑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唐巩义窑白釉弦纹匜 黄卫文供图


    白瓷的出现和成熟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工艺成就。考古材料表明,中原地区早在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了白瓷工艺的萌芽,至唐代北方地区的白瓷生产极为繁荣,形成了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南青北白”的古陶瓷生产面貌。迄今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发现了隋唐时期烧造白瓷的窑场,其中尤以河北邢窑与河南巩义窑所产的白瓷质量最为精致。

    巩义窑又称“巩县窑”,是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烧造白瓷和唐三彩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于巩义市白冶河两岸的北山口镇水地河、白河、铁匠炉、汪寨、大小黄冶等几个自然村附近。巩义窑早在北朝晚期即已开始烧制青瓷,隋代巩义窑烧造青瓷、白瓷和黑釉瓷,器物胎重釉厚,胎色深浅不一,制瓷工艺较为简单。盛唐时期巩义窑的制瓷业达到高峰,在主烧白瓷、唐三彩之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绞胎、白釉绿彩和“唐青花”瓷。巩义窑白瓷不仅是唐代中原地区白瓷制造水平最高的,而且还是文献记载河南府开元年间贡白瓷的产地。

    巩义窑白瓷产品可分为粗、细两类,其制品普遍具有器型规整,原料经过粉碎淘洗,胎体薄而坚致,胎色较白,釉层细腻透明的特点。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碗、盘、碟、盂、盆、砚、粉盒、罐、注子、瓶、枕等,其中以各式碗、盘烧制最多。各式碗中,隋和唐初的碗、杯多深腹、厚壁,胎施化妆土,外施半截釉,底为饼形底。盛唐、中唐之际多见敞口、唇口、敛口玉璧底碗和四花瓣形花口碗等,与邢窑器相比,巩义窑产品器壁较厚重,唇口更厚润,而玉璧底碗底心不施釉是与邢窑器的明显区别。此外巩义窑白瓷碗采用匣钵叠烧或直接在窑内叠烧,因此碗底里外多留有烧痕。而巩义窑执壶造型为唐代流行式样,圆腹、短流,柄为双条形,柄与壶口有的用兽头相接。圆腹钵、双系罐是巩义窑白瓷中较有特色的器形,系的鼻钮模压成型是其特点。

    巩义窑白瓷施釉特点为器里满釉,器外多施半截釉,碗底中心一般无釉,釉面常有细小的开片纹,因釉中含有较高的TiO2,因此釉色多为白中泛黄的色调。巩义窑白瓷亦大多不画纹饰,但也偶见划刻弦纹、绳纹、莲瓣纹和宝相花纹饰的器物。作者: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黄卫文【原标题:巩义窑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2-03-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