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农历正月廿四,相传这一天是仓颉生日,从正月初一开始的南乐县仓颉庙会达到了顶峰——“按一秒钟进3个人计,今天来赶会的不下7万人!”仓颉庙门口的一位守庙人说。
这里很早就有了仓颉陵,到东汉时就有了仓颉庙。庙宇在历史上虽几经存废,但古老的庙会从未中断。庙会祭拜者起先主要是附近史官村内史姓、查姓等仓颉后人,然而近年来,参与祭拜的队伍越来越大:除了附近冀豫交界的人外,江浙地带乃至台湾新竹、高雄的史姓人也纷纷前来祭拜——因为相传仓颉不仅是黄帝的史官、“造字圣人”,而且还是一位部落首领,其后人为有这样一位祖先而自豪。
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后人们追怀的内容。生于史官村的史国强由于从小听着仓颉的传说长大,他一直回味着仓颉造字的不容易:“看到炽热的太阳不同于一般的圆圈,仓颉造出了形象好记的‘日’字,从此取代了上古时的结绳记事,并一直沿用至今。”从修复仓颉庙,到举办两届仓颉文化节、仓颉杯全国书法大赛、“仓颉与汉字文明”研讨会,退休前后的史国强始终是追随者、参与者。他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汉字肇始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仓颉造字是人类通向文明路口的第一个路标!”
仓颉庙会的文化味也越来越浓。今年,南乐县文广新旅局制作了20多块展板,介绍目连戏、龙舞、五楼面人会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价值。在庙外广场上,是非遗剧种五腔调的连天展演。已经是仓颉传说传讲人的史国强,陪着来自郑州、许昌、洛阳、周口、三门峡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一起赶会。他们说:“认识汉字、利用汉字,我们都是仓颉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