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与品牌 >> 浏览濮阳

唐宋宫廷戏班,仍在为农民演“大弦”

2013/11/21 15:36:19 点击数: 【字体:


唐宋宫廷戏班,仍在为农民演“大弦”
大弦戏演出剧照


    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剧团,至今还演唱着千年前唐宋宫廷曲牌。但是,由于演出市场的萎缩和财力的缺乏,该团陷入困境。如果没有相关的拯救行动,或许要不了多少年,那些汉、唐古《乐府》曲和宋词元曲的原创唱腔将失传。听说大弦戏申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批准了,那些留住了千年古曲的艺人说,再难也要坚持再坚持

    “大弦戏比大熊猫还珍贵!”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团长姚继春郑重地告诉记者。

    源于唐朝宫廷梨园的剧种

    据姚继春介绍,大弦戏源于唐朝宫廷梨园音乐,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所创,至今已有1300多年,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要早四五百年。早已失传了的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古代的表演形式等,在该剧种中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该剧种也因此被专家们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此外,目前还能演唱大弦戏的剧团,全国只有两个,分别是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和滑县大弦戏剧团。

    自唐代始,每当一个朝代衰亡,便有一批宫廷乐师流向社会。他们将唐宋大曲一步步带进了民间,并逐步向戏曲化转型,在宋代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大弦戏的模样。

    大弦戏乐曲文场抑扬顿挫、武场激越劲烈,素有“大弦戏过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的美誉。

    北宋末年,当时最大的大弦戏戏班──“公兴班”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便是濮阳大弦戏的前身。“公兴班”相传为唐玄宗钦封乐师的子孙所创,被称为正宗的宫廷大弦戏班。流向社会后,“公兴班”先后在濮阳、开封、漯河、菏泽地区游艺,后滞留在濮阳县,至今千年不散。

    2006年1月1日,濮阳大弦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试图留住千年古曲的艺人

    在濮阳县城红星街一处破败的院落内,记者找到了目前我国惟一能掌握唐宋大曲、元明诸声腔的人──戴建平。年近六旬的他是目前已知的大弦戏古曲牌的第七代传人、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原团长。

    1958年,年仅10岁的戴建平师从锡笛师、古曲牌第六代传承人常增善,学习古曲牌。当时学习大弦戏是口口相传,没有乐谱,必须得死记硬背。博闻强记的他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终于系统地掌握了大弦戏的七大声腔300多支古曲牌,成为我国目前惟一能掌握唐宋大曲、元明诸声腔的人。他还第一个使用简谱来记录古曲牌,并将大弦戏七大声腔中的190多个古曲牌汇编了《大弦戏音乐集成》上册,使濒临灭绝的唐宋大曲、罗罗腔、青阳腔、沟沟腔、石牌腔、昆山腔及元明俗曲小令等古代音乐得以传承。

    不仅如此,他还运用古曲牌,为40多部历史戏和现代戏创作、设计了音乐唱腔。去年10月,他被推荐参加中国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评选。

    在困顿中守望的演员

    前不久,记者到濮阳县清河头乡清河头村采访。五六百位头戴蓝帽子的老年人正坐在台下,津津有味地看着台上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演出的《杨府选将》。这几天是该村的古会,村里专门请了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前来助兴。

    “原来大弦戏在城市很有市场。1973年在郑州与河南歌舞团的《红灯照》对戏时,他们那里门可罗雀,而我们这里却门庭若市,那时候看大弦戏的特别多。”提起大弦戏过去的好时光,戴建平十分兴奋,而对于现在的状况,却有一种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遗憾:“现在城市一点市场都没有了,只剩下农村这一块了,主要是给农村过古会、搞庆典、祝寿、续家谱等。”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6-05-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