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前县民间枣梆剧团正在演出传统剧目《蝴蝶杯》
(记者段宝生 通讯员王为峰)一度销声匿迹的枣梆在黄河岸边的台前县枯木逢春。4月13日的台前县清水河乡铁庙村,新成立的民间枣梆剧团在此演出。在村前的一片绿阴下,搭起一米多高的戏台。台下,聚集着来自十里八乡的上千名戏迷和观众。
“要说啥戏好,还是‘本地枣’。没想到消失了这么多年的枣梆又回来啦,俺听起来很亲切。”铁庙村村民李存祥老汉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枣梆脱胎于上党梆子,虽不是台前土生,却是在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一个剧种。据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就将家乡流行的戏曲——上党梆子带到了山东、河南一带的黄河两岸,当地人称之为“早梆”。后来,谐“早梆”原音,并因其以枣木梆子击节,定名为“枣梆”。枣梆主要流行于台前、菏泽、济宁等地的黄河两岸。由于学唱者多为当地人,受到当地传统戏曲及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新剧种。
文革期间,枣梆遭到严重摧残,仅存的枣梆剧团,被迫改唱京剧,成为不伦不类的所谓“枣京”,剧种濒于灭绝。近年来,台前县为切实做好民间稀有剧种的保护工作,精心选派专业人员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指导枣梆艺人及戏曲爱好者提高表演技艺,组建了由8人组成的枣梆乐队,培训演员21人,悉心排练了《天波楼》、《蝴蝶杯》、《珍珠塔》等20多个剧目。《木匠的巧计》、《乡村好》等多部时装戏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编排中。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台前县第一个民间枣梆剧团终于登上舞台。【原标题:黄河岸边枣梆戏枯木逢春 民间枣梆剧团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