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在南乐(2)
2014/1/6 16:06: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仰圣门前的两根青石柱立于明朝崇祯年间,是明代石雕中的精品,正面为一副对联,上联为“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下联为“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另外三面分别雕刻有象征儒佛道三教的鲤鱼、莲花、菊花和游龙,意指仓颉为三教之尊。六书殿内有一圆首石碑,为明弘治年间所立,碑首刻着“上古遗像”四个篆书大字,下有仓颉画像,此画像中仓颉戴着冠冕,穿着朝服,看似帝王,正殿中的金色仓颉雕像就是照此形象塑造的。这两尊被民间称为仓子爷爷和仓子奶奶的雕像看起来像是泥胎,其实也是明代的石雕,只是石雕的头部被盗,乡民只能以泥首代替了。说到陵庙内文物古迹被毁被盗,最令人痛惜的是北宋名臣寇准亲笔所题的一副对联“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三十多年前,这副对联还悬挂在正殿内,堪称镇庙之宝,陵庙被毁后就随即失踪,如今人们只能从照片中看到它模糊的影象。
仓颉庙曾有僧人住持,因此有一座藏经楼,民国的大军阀孙殿英不知道庙里原来有和尚,执意改为藏甲楼,甲即甲古文,所以这一改倒也贴切。仓颉陵周围的古石碑也比较集中,有明朝天启年间的“第一圣人碑”和题刻为“三教之祖”“万圣之宗”的两块大方碑。大方碑是明朝天启年间南乐知县叶廷秀主持重建仓颉庙时所立,石碑后面记载有为工程捐钱的官员名字和钱数,当时大名知府向胤贤先是许诺捐银十两,事后竟赖帐不给,他属下十多位知县也上行下效,许五两而捐一两,叶廷秀为了让他们丢几辈子的人,就在石碑上给他们记了帐,向胤贤名下添了两个字“未给”,各知县名下均添了四个字“只给一两”,现在这些字迹还依稀可辩,继续发挥着揭发吝啬鬼的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道现代石刻墙,在这道墙上题字留名的是那些在最近一次重建仓颉庙中作出了贡献、提供了帮助和踊跃捐款的人们。可见字圣仓颉是不能忽悠的,不论你做了什么事,一旦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可就美丑立现,并且难以磨灭了。
在自己的陵庙中仓颉被他的后人常年不断地祭祀着,这里四季香火旺盛,香烟袅袅,其情形也许正如古书对仓颉庙祭祀情况的描述:“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就是说从汉唐以来,祭祀活动没有间断过。二十世纪初的重建之后,南乐县为宏扬传播仓颉文化,正在将仓颉庙和仓颉陵开发为人文旅游景点,前来拜祭仓颉的游客日益增多。
相传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四是仓颉的生日,这一天,南乐人都要以庙会的形式为先祖庆祝寿诞,盛况空前的仓颉庙会使仓颉文化在民间的推广达到了顶峰。现在庙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一两天,后来五六天,到二十天,现在持续一个月,参加人数上百万人次。
仓颉(jiē)造字:
在公元前三十世纪末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了,当时造字的人很多,仓颉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他整合字符,使文字统一,他创造的汉字经过五千年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原标题:仓颉造字在南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闻调查周刊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