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从创业起步、加快发展到全面提升,建市28年来,濮阳教育迈出了三大步,在濮阳教育发展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第一步:一穷二白 艰苦创业
建市之初,我市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发展滞后,办学条件较差。“有砖不过千,有顶露着天,有门不用关,有窗垒着砖”,“土桌子、土台子,上边坐着泥孩子”,极其形象地概括出当时黄河滩区校舍破烂不堪的残旧面貌。“过去的教室啊,那真是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35年的范县辛庄乡高辛小学校长胡广林回忆起以前的校舍时感慨万千。
濮阳市的成立,翻开了濮阳教育发展的崭新一页。1983年至1993年,全市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创办中等职业教育,市城区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全市基本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市之初,全市有普通高中21所,在校生13700人,一半分布在农村。市一中、市实验小学和市直幼儿园于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市直单位干部职工子女就学需求。随后,市政府又新建了市第二实验小学、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幼儿园,并于1988年实现招生。当时,全市70%的学生没有课桌凳,因校舍不足,不少学校只得露天上课。
除了少量的农业高中外,当时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空白,濮阳市先后搬迁或筹建了市技工学校等职业学校。1986年,全市职业中等学校已发展到9所。1989年后,市杂技学校、卫生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相继成立。至1993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步:你追我赶 加速发展
1994年至2003年,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加快教育发展高潮,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
2000年濮阳市出资收购了濮阳轻纺职业中专(民办),改建成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将原濮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改建成濮阳市外国语高中,同时在濮阳市职业中专增设综合高中部,市城区普通高中年招生能力从1999年的2700多人增加到4000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2003年,全市迅速掀起发展普通高中新高潮,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10余所普通高中,有效增加了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1996年,市政府新建二师附小、增建市实验小学教学楼、扩建市二实小教学楼,使2600多名学生告别了木板房。同时,大力调整城区中学布局,变市一中、市实验中学由完全中学为初级中学,保证了城区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2000年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市城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制订了市城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新建了市三中等学校,市城区基础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各学校八仙过海,比学赶超,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
1996年,濮阳市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1999年以后,随着“普高热”开始升温,不少职业学校纷纷改办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发展遭受巨大冲击。至2002年底,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1998年的29所减少到14所,在校生不足1.8万人。
第三步:精彩纷呈 全面提升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全市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五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03.72亿元,比“十五”的39.59亿元增长了161.99%。2010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4.6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88%;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达8000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57.38%,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运行。 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实施课桌凳更新配置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更新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网络班班通”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力加强市城区学校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8997万元,新建了市昆吾小学、市九中,对市直幼儿园、市实验小学、市子路小学、市特校、市实验中学、市六中、市职业中专等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达43146平方米,市直学校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两基”巩固提高取得显著成效,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6%,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4.1%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明显扩大,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82%,在校生153127人,比2005年在校生规模增加了45938人。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在调整中发展,在校生达到78467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共培训教师4万人次,全市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高中94.3%、初中99.6%、小学100%。全面启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建立了全市教师业务考试制度和教师业绩档案制度,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累计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48名,省级教学名师38名,市级教学名师70名、学科带头人503名、骨干教师2429名。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农村教师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坚持开展城镇教师支教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促进了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五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推进机制创新,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全市教育步入了小学基础牢、初中腰杆硬、高中质量高的良性运行轨道。普通高招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本科上线率连续6年位居全省首位。2010年本科上线率45.72%,比2005年增加了16.5个百分点;五年共为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了11696名新生,清华、北大录取我市学生162名,录取比例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 尤其是2010年,全市教育系统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争创一流的勇气,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濮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二十易其稿,顺利完成了起草任务,并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讨论通过,由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规划描绘了新世纪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蓝图,是指导今后十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濮阳教育事业今后十年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大力加强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一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4.4亿元,近58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全面实施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2.3亿元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二是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校安工程,投资1.05亿元完成了77个建设项目,新建校舍面积11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为五县一区195所农村小学配备了体育器材。成功建设两所“明德小学”。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撤销两所初中、24所成建制小学和3个教学点。三是“网络班班通”工程进展顺利。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0年,在上级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全市教育系统自加压力,内部挖潜,通过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集中使用信息技术费等办法,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网络班班通”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累计投入1.5亿元,将教育科研网连接到全市学校每一个教学班。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9.8%。四是城镇教师支教工作扎实开展。组织27所市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全方位对口帮扶活动,从市城区学校选派20名干部和91名教师下乡挂职锻炼或支教,组织54名师范生开展支教活动,选派75名农村校长到市城区学校挂职学习。为加强支教工作管理,建立了质量检测、量化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对支教学校和人员实行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增强了支教工作实效。 (三)积极实施攻坚计划,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一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台前县职业高中教学楼建设、南乐县职业中专学生餐厅与综合楼建设、清丰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数控实训设备购置、市职业中专汽修和电子专业设备购置被列入第二批职教攻坚项目奖补范围,获得专项资金638.5万元。南乐县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顺利通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评审,获得专项资金260万元。市职业中专被评为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490万元经费已经到位。二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市政府将濮阳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作为“十二五”重点项目纳入全市总体建设规划。各县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步伐明显加快。濮阳县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台前县职业高中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三是职教招生工作圆满完成。通过采取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招生工作调控、强化招生宣传等措施,全市招生27062人,超额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任务。四是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和“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推广普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我市中职学生参加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积极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开展第二批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40名教学名师、158名学科带头人和504名骨干教师。组织30个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传帮带活动,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二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依托农村教师培训中心对城乡教师进行轮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组织骨干教师讲师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共培训教师10200人,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业务技能。协调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开展“烛光照亮未来 责任情系中原”活动,免费培训英语教师2000名。三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499名特岗教师到五县农村中小学任教,濮阳县、南乐县分别招考200名和150名教师,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最近,我们又在徐市长的大力支持下,配合有关部门,面向市城区学校代课教师进行了公开招考,长期困扰我们的代课教师过多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四是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我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工作经验得到了徐济超副省长的肯定,成功举办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市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五是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校长专业化成长工程,制定了《实施濮阳市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工程的意见》。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培训校长58人。 (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再攀新高。一是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切实规范招生秩序,严格按照政府核定的班额依规招生、阳光招生。2010年,市城区学校平均班额初中58人、小学57人,大班额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就学生作息时间和征订教辅资料等问题出台专门文件,作出统一规定,并加强了督导检查,有效遏制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乱订教辅资料等问题。三是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开展书画现场大赛、演讲比赛、规范字书写比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通过开展中学生“晨光”、小学生“曙光”体育活动、高中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中招体育考试等活动,推动了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以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为重点,深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四是普通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2010年本科上线17862人,比上年增加783人,上线率达45.72%,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全省理科前100名我市占11名,全省文科前100名我市占8名。录取率达68.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本科一批院校录取我市考生2736人,占全省招生计划的7.5%,高出全省录取比率3个百分点;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录取我市考生501人,全国117所“211”工程大学录取我市考生1607人。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一是集中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创新了观念,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全市教育系统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发展,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妥善解决热点问题。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216.11万元,近65万名学生受益。加强教育考试综合治理,考风考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切实做好教育信访工作,确保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三是积极创建“四型”机关。以加强学习、鼓励创新、强化服务、促进和谐为重点,以开展《教育大讲堂》宣讲活动、读书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推动了“四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和监管,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和家长评议学校、学生评选最喜爱老师活动,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0年,市教育局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40多项荣誉。在全市行风建设面对面现场评议中,市教育局在51个管理部门中名列第四。 总之,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濮阳教育走出困境、稳步前进的一年,是全市教育工作者尽心竭力、忧劳兴教的一年,是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