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文化工作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市现有图书馆6个、县级文化馆6个,乡镇文化站42个,农村文化大院469个,农家书屋506个,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广电设施面貌整体改观,建成投用濮阳人民广播电台综合频率同步调频广播覆盖网、濮阳电视台编播楼等基础设施。全市现有市级电视台1座,中波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基本满足全市人民听广播看电视的需要。
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实施精品工程,创作各类剧作品310余部(篇),在省以上发表演播120余部(篇),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省级奖励130余项。涌现出《月到中秋别样圆》、《情系母亲河》等一批精品力作。精心打造杂技精品,《腾空飞杠》、《飞天—柔术造型》、《高原童话-独轮车技》等杂技节目荣获国际、国内大奖100多项。大型杂技精品剧目《水秀》、《神龙部落》成为濮阳乃至河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城乡文化丰富多彩。大型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大型纪念活动和中华龙文化节、国际精品杂技魔术节、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等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坚持以创新文化品牌和活动主体为重点,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举办“欢乐中原?魅力濮阳”广场文化活动120余场。举办“春满中原”元旦、春节等节庆文化活动1000余场。以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和先进乡镇为龙头,带动农村文化全面发展。濮阳县被评为“河南十大文化强县”。清丰县、濮阳县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建设先进县,全市现有省级文化建设先进乡镇14个,省级特色文化村2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4个。基层文化更加繁荣,组织“千村千场”农村文艺展演、先进文化进基层等活动,演出5000余场,送书5万余册,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惠民工程。“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覆盖全市75个乡镇,实现每年每个乡镇一场免费演出的目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累计放映电影11.43万场次,实现每年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的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完成,建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广电宣传成绩明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发掘典型,合力推选李全芳等感动中原人物,树立濮阳形象。广播节目在省以上媒体发稿2233条,其中在中央台发稿175条。电视节目在省以上媒体发稿2490条,其中在中央台发稿120余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发稿30条;全市有100余件优秀广电作品获省以上奖励。积极打造精品广电栏目。市电台、市电视台推出的《阳光热线》、《新闻联播》等已成为我市品牌栏目。《阳光热线》接听群众反映问题办结率达96%,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和政府形象。
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中央、省下达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大大提高,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6%。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质量明显改善,濮阳人民广播电台、濮阳电视台数字化率分别达到67%、50%。有线电视发展迅速,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用户达15万户。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确保各年度安全播出无事故。
文化遗产保护绽放异彩。文物保护成绩明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不可移动文物登记1205处,新发现文物点936处,台前沙湾闸遗迹已被纳入京杭大运河整体申遗体系。卫国都城——高城遗址、北齐李亨墓等一批重要文物遗存的发现,为研究濮阳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配合基本建设勘探发掘200余万平方米,出土青釉覆莲四系瓷罐等重要文物600余件。征集各类有价值书画作品710余幅。由清丰单拐革命旧址、台前孙口刘邓大军渡河纪念地等景点组成的红色旅游线路,被确定为全省五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以文物为载体,举办“龙文化”研讨会、仓颉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中华第一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濮阳》等书籍。文物安全形势整体稳定,连续实现27个(含2010年)馆藏文物安全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共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4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100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各县区也公布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有6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4人被命名为省级传承人,59人被命名为市级传承人。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行政执法成效明显。坚持实行“扫黄打非”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大规模集中行动与专项治理49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0余起。开展公开销毁活动6次,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40余万册。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为重点,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整治行动30多次,查处违规网吧800余家(次),停业整顿100余家(次),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4家。建立网吧经营协会等组织,强化行业自律。实行与业主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的办法,依法规范经营人员行为。加强广电执法,开展非法设台、建网清查和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全天候监测全市所有广电频率、频道的广告节目,及时叫停不良广告;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及新媒体管理,对不良视听节目和电子显示大屏违规播出情况进行严惩;净化荧屏声频,有效保障广播电视信息传播。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杂技为龙头,涵盖歌舞、演出、音像、电影、印刷业、中外文艺交流的综合型市场体系和国营为主、集体、个体共同发展的市场经营格局。杂技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并进入良性循环,濮阳杂技在国内外杂技演艺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文化出口走在全省前列。濮阳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以杂技为主体的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产品,深入挖掘龙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仓颉文化、姓氏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黑陶、麦秆画、泥塑、草编等特色文化产品,清丰县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南乐县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