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郑板桥在范县任知县。有一年,天一直不下雨,旱情成灾,满坡庄稼枯萎干死,颗粒不收。黎民百姓面对旱灾,心急如焚,齐呼曰:“苍天不雨,怨官无福!”
此时,一些官宦富豪、绅士们也在假意为善,随声附和。于是怨官顺民,结合在一起同到县衙声称代表民意,责令县官郑板桥到龙王庙前为民祈雨。郑板桥以礼相待,温和地答道:“诸位,下官失迎了。祈雨之事,我已有准备,今夜贴出告示,县民共同诚心祈雨,让龙王赐恩,下场喜雨,救济黎民。诸位暂且回府,明晨再来衙内相会,下官在此等候。”众绅士听到郑板桥有祈雨之意,方各自回府。
第二天一早,众绅士不约而来,却见衙门未开,只有门卒相迎,且答曰:“县老爷一早到外面办事去了,一时还不能回来,请各位绅士衙内相等。”绅士们一听,骂不绝口,忽见衙门墙壁之上已贴出醒民榜文,众近视之,榜曰:
行善欲人见,并非真行善。
作恶恐人知,日久必露端。
绅士居何心?天旱怨民官。
囤粮死不放,到处求龙潭。
哪有救世主?龙王何处见。
求神能下雨,白云可种田。
吃斋能成佛,骑马可上天。
有钱能卖命,“万岁”不计年。
众位绅士看完榜文,对郑板桥不讲迷信,教育黎民百姓勤俭种田,热爱劳动的思想暗暗钦佩。他们惭愧无言,狼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