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健,点燃驻马店文化之烛
——写在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获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之际
人物简介
刘康健,男,笔名康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文联副主席,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近30年来,康健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奔流》、《作品》、《广州文艺》、《青年作家》、《短篇小说》、《农民文学》、《开拓》 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400多篇,计5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横山情话》、《性病在中国》、《阴阳混沌世界》、《黑洞》、《辉煌的幻灭》等,其作品先后被全国50多家报刊转载、连载。
□晚报记者 张广智
作为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是驻马店文学界的一个旗手;作为知名作家,他是驻马店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他的一部部精品佳作面世并获奖,在我市文学界一枝独秀。特别是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荣获有“河南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让他用文学的标签,点燃了一盏明亮的驻马店文化之烛。这是几十年来驻马店市获得的最高文学奖,填补了我市文学史的空白。
获奖归来的刘康健很低调,没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当记者慕名采访他时,他笑笑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谈起这次获奖,刘康健说:“真的没啥说的。你当个作家协会主席不获奖,干啥吃的?获个奖有啥烧包的?像人家莫言获个诺贝尔文学奖,那才算牛!”
坚守和勤奋 终获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
乍一听说康健获得了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不是很相信。因为这是河南省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评上此奖真的不易。见面一打听,康健才说:“有这么档子事。”
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报名参评者数千人,获奖作品仅8个门类,共20多人获奖,省辖市级仅两名作家获奖。当下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我市作家刘康健就名列其中。
这次获奖的作品是康健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艺出版社去年10月出版发行,近30万字。
康健告诉记者,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真实地再现了1975年8月8日,河南发生的大灾难——板桥水库垮坝事件。水灾后30多年的时间,很多人都在追问那场大水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追问那些正在被遗忘的残酷记忆,究竟蕴含了多少惨痛。
基于此,康健对发生在30多年前的那场大灾难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采访,对168人录音录像,把50名当年从特大洪水中死里逃生的百姓作为写作对象,以第三人称写出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
《创世纪》中,在特大洪水到来之时,平民们所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力量,令人赞叹。他们在特大洪水袭来之时,表现出了大爱深情,无我情怀,唱出了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人和动物的相互救助,人和人的施以援手,夫妻之间的生死相守……人民的大善、大爱、大美、大德、大智、大悟,让康健在采访时唏嘘不已。
一群平民,一群默默无闻的平民,在30多年后第一次走出那被洪水扫平而又拔地而起的村庄,走向世界。可以说,康健的《创世纪》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取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靠的是坚守和勤奋。
守望精神家园 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康健看到一个信息,中国绝迹30年的性病死灰复燃,而且出现一个艾滋病患者。这个消息在康健心里震动很大。他不知道何为性病,更不知道何为艾滋病。但康健决定从这一题材入手,创作一篇反映中国性病内容的报告文学。
为更多地了解患性病者和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康健到郑州齐礼闫监狱、驻马店市公安局拘留所、南京中国性病防治中心等地,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当时,性病和艾滋病方面的写作在中国是个禁区。康健顶着压力创作出了中篇报告文学《性病在中国》 ,在1988年第三期《北京文学》上发表。
接着,康健又写出了反映中国性心理障碍问题的中篇报告文学《阴阳混沌世界》,深挖了性心理障碍者们如同性恋、卖淫者、露阴癖等不良行为的心理与社会根源。1989年,第一期《奔流》杂志刊发了《阴阳混沌世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9年,工人出版社又发表了康健创作的中篇报告文学《黑洞》。
1998年第六期《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他创作的9万多字的《辉煌的幻灭》,接着中国社会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辉煌的幻 灭——人民公社警示录》。该书一经发行,便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一年内再版3次,售量达12万册。
康健告诉记者,报告文学必须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作为作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骨子里必须有一种孤傲和决绝,良心必须是温热而悲悯的。他的作品不能救世,但能拯救自己的良心。
“麦田的守望者” 小说创作以“思想者”的刀锋切入乡村生活的肌体
康健是从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在上世纪80年代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发表在 《北京文学》、《奔流》、《作品》、《青年作家》、《广州文艺》等刊物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康健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篇小说的创作中。
康健说:“乡村像母体一样孕育了无数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在我国,从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到茅盾、沈从文、孙犁、高晓声甚至更年轻一代的作家那里,中国乡村始终被关注。”
和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一样,出身于乡村,在部队服役后回到地方继续讲述乡村故事的康健,在完成身份转换的同时,也迅速转换了视角,开始以“城市人”或“文化人”的视角关注乡村图景,以“思想者”的刀锋切入乡村生活的肌体,表达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亡与阵痛。
相对上世纪的乡村文学,康健近年来发表的短篇小说如《无影塔》、《欢欢喜喜过个年》、《咱两个旮旯里走》、《汝水人谱》系列,这类“新乡村叙事”明显地带有城市化痕迹和现代化年轮。“新乡村叙事”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使我们领略作家宏阔的思想经度和纬度。
康健所写的农村人物和生活,给人留下的是一个极其深刻又十分感动的印象。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作家,尽管他早已完成了形式上、身份上的“城市化”转变,却以农民式的执着,拒绝转换角色。他一直坚守着从祖先、从血脉、从情感中传下来的本体生存意义,他是勇敢而坚定的文化意义上的“麦田的守望者”。
旗帜引领未来 他点燃了一盏明亮的驻马店文化之烛
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康健善于发现重大社会问题,并能够驾驭重大题材。虽然身处小小的驻马店,但他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如性病、性心理障碍、人民公社、特大洪水问题等,都是热点问题、重大事件。
康健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他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同时任市作家协会主席。
多年来,康健在作协工作中一直坚持“开门办会,广交朋友”的原则,使多年沉寂的驻马店文学圈充满了活力。在他的领导下,驻马店市作协创办了“月旦评,”针对作者创作中出现的困扰和问题,开展文学评论,通过“月旦评”使一些作者走向全国。
在康健的带领下,市作协创办的刊物《天中报告》,已出版50多期。他帮文学爱好者改稿,为业余作者写书评100多篇。目前,驻马店市的作家已出版散文集、长篇小说、诗集、文学评论集300多部。
作为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是驻马店文学界的一个旗手;作为知名作家,他是驻马店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丰富的文学作品,一部部精品佳作,在我市文学界一枝独秀。特别是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荣获有“河南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首届“河南杜甫文学奖”,让刘康健用文学的标签,点燃了一盏明亮的驻马店文化之烛。这是几十年来驻马店市获得的最高文学奖,填补了我市文学史的空白。
谈到今后的写作,康健沉思了一会儿说:“报告文学创作在我的创作生涯中,已成历史。报告文学采访所积累的素材将成为我小说写作的基础,走出经验之外,将小说写作进行到底。”
驻马店文学,定将在高高飘扬的旗帜下得到引领;驻马店文化,更需要在旗帜引领下得到召唤。(原标题:刘康健,点燃驻马店文化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