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尹喜派: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3)
2013/11/26 14:40:3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相传自宋末元初,山西全真教道士王重阳在河南传教,以说唱为主。此说唱即河南坠子的雏形。泌阳的尹喜派(尹喜,女),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到现在已传承了近20代。
河南坠子的唱腔可归纳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四部分。在主体唱腔中,根据唱词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拙十字、寒韵、滚口白等唱法,产生节奏和旋律上的变异,表现不同的感情。
河南坠子在形成过程中,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改革创新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曲种日益成熟,并流传到山东、安徽。
1913年,河南坠子出现了第一个女演员张三妞,随后又出现了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3位名家。女演员的出现,使河南坠子扩展了唱腔的音域,改革和丰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不久河南坠子传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影响也随之扩大,至上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河南坠子生长在河南并深深扎根于民间,特别是尹喜派,更是生根发芽于泌阳县。河南坠子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其他曲艺甚至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2010年河南坠子尹喜派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柱【原标题:河南坠子尹喜派: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