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道”是一种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的曲种,它以中州古词为主体,并在发展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这个曲种发源于平舆县,由清末民初的曲艺活动家、作家万道同所创作。它属于曲牌类联缀体,主要的曲牌有阳调、满洲等。与古子曲的曲牌名称相同,但曲调不同。它演唱夹说带唱,或者数板,有1至8人的演唱。演唱者既是演员又兼伴奏。主要的乐器有坠胡、四胡、琵琶、古筝、瑟。“丝弦道”的曲调、风格是多样化的,有的是哀婉低沉、细腻抒情,有的却很活泼俏皮、爽朗明快,非常流畅。“丝弦道”是一种坐唱形式的曲种,曲调古朴、柔美,旋律流畅,唱词通俗生动。上世纪初,以平舆、汝南为中心,在整个豫南地区普遍流行。代表剧目有《小秃劝妻》、《李豁子离婚》等。民间艺术有很多其实都是别具风味的。通过特有的民间乐器伴奏,展示当地的风土民情,百姓的所思所想。
“丝弦道”创始人万道同,字惠清,号懒园,1880年2月生于平舆县万寨村一个有数百亩良田的书香之家。万道同天资聪颖,16岁中了秀才,18岁被选拔为贡生,有“汝宁才子”之名。不久,他被任命为光山县知县。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清朝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他拒不出任做官,隐居乡里,广泛结交梨园弟子、曲艺人才,不论门第高低、地位尊卑,皆视为上宾,迎至家中,共同操起他自备的种种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吹、拉、弹、唱、食宿全包。他亲自动手写曲,自演自乐,聊作消遣,以助雅兴。他亲自动手写曲排练出了《二十四孝》、《小寡妇上坟》等曲艺作品“丝弦道”。一时之间,豫南知识界皆以能唱“丝弦道”为荣。民间“丝弦道”社团如雨后春笋,很快普及汝南、新蔡、正阳等县城乡。其鼎盛时期,仅汝南一县就有“丝弦道”班组40多个,艺员350多人,其演艺活动也由原来的名人雅士的自娱活动逐渐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在豫南盛行。【原标题:民间艺术“丝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