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我国河南淮阳地区,淮阳地处中原,世代相传的泥泥狗,其形象一直保持未变。这种稚拙的古代艺术,纯真质朴,艺稚寿高,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方面,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如今已逐渐受到了现代人的重视,并走进了收藏爱好者的视野。
河南淮阳伏羲女娲庙,在民间它被称为“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四面八方的人都集聚到这里拜祭。延续至今,淮阳每年都会举行长达一个月的庙会。届时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其中大部分摊位是卖玩具的,而玩具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那些土里土气、希奇古怪的民间玩具“泥泥狗”。
据民俗学家山曼介绍:“一个是布玩具,另一个就是泥泥狗,过去赶会的人都会买不少。因为它很便宜,赶完会,往回走的时候,过去是步行,走到哪个村。小孩子就给你唱个歌谣,说老斋公给我一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给你唱赞歌,然后你就给他一个泥泥狗,后来这就成为了一种风俗。”
泥泥狗造型古朴、粗犷,它用黑色着底,上面描着红、黄、青、白的线条,色彩鲜明艳丽,给人一种浓重的神秘感。泥泥狗的图案是由很多难解的符号组成。对它们的解释有很多,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是它们代表了古代人的一种生殖崇拜。不死的九头鸟,两个头的猴子,人面兽身的老虎,这些似曾相识的古老形象轻易的就把我们带到了神话世界中。相传,它们都是伏羲、女娲抟黄土造人时捏的那种样子。如果细看那种称为人面猴的泥玩具,它那副半人半猴的模样,四周还画着毛发,的确可以找到一点人类祖先的模样。
山曼说:“很古老的泥泥狗,和很现代的艺术追求走了个面对面,那么,爱好艺术的,研究学问的,大家都赞赏这个东西,说这个东西是活化石,真图腾,说你没见过古代的图腾吧,那你就看看泥泥狗,说泥不知道古人的艺术观,那你就看看泥泥狗,过去看山海经,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插图,实际上到淮阳庙会上一看玩具摊子,那都是立体的,泥塑的带有古代民风的玩具,所以现在泥泥狗很受中外人士、学者(的喜爱),中外研究民俗的,研究原始社会的,研究民间艺术的都会去淮阳看。”
有了大量学者、游人的关注,泥泥狗得到了良好的生存土壤。至今,在淮阳到处都可以看到代代相传、式样繁多的泥泥狗。
“我是1999年去的(淮阳),总的有上百个摊子,而且是大摊,是著名艺人做的,有些就是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提个篮子满庙会走着卖,有时在他们那里买的就更原始,因为一些很著名的艺人,有时受文化人的影响会有点新的意识,传统的泥泥狗都是小玩意,现在越做越大,有的做到一尺高,现在那里有个白楼村,白楼村著名的艺人比较多,这些人身价高起来了,他的作品也就高起来了。”山曼介绍说。
凭借着自身的魅力和现代艺人们的努力,如今泥泥狗已经进入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外国藏家的视野。古老的文明在泥泥狗身上也逐渐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在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民间玩具才能获得生存的土壤。在许多民间艺术步履艰难的时候,泥泥狗却能够得以代代相传,而且价值越来越高。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承民间文化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