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吹来豫剧热风 《山月》带来的思考
2013/5/23 10:24:2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日前,由兰州市豫剧团打造的大型现代戏《山月》结束了在河南的演出,转战宁波戏剧节。首次来豫演出并获得成功的《山月》,不仅带来了兰州的精品豫剧,还似一股清风,吹动了河南豫剧界人士的心弦。
我省著名编剧陈涌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月》的最大成功得益于贾平
|
凹的原著,反观豫剧创作,也更应注重戏剧的文学性和对人性的开掘。
“贾平凹的小说《天狗》为《山月》提供了好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原型,《山月》的成功也反衬出戏剧长期缺乏富有人性、人情深度的作品。”陈涌泉说,虽然《山月》从艺术上说有它生活化、写实的方面,但它曲折的故事情节折射出人性的深度。
除了创作《程婴救孤》外,陈涌泉还是《风雨故园》和《当代孝子》的编剧,但他坚持“作品是艺术品而不是宣传品”,因而他对笔下人物细腻内心的刻画十分看重。“走近小人物的内心,也会发现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小人物身上也能折射出大世界。”陈涌泉告诉记者,《山月》让他找到了共鸣,它被观众的认可也增加了他创作的信心。
陈涌泉也谈到,现在的作家、作品众多,编剧、导演在寻找合适文学原著时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作品,但河南戏曲在实际创作中也显示出对文学、文学精神关注的缺乏,说到这里,陈涌泉深有感触。“打动观众的是人的情感,而戏剧创作搞不好就流于粗、直、浅。”他说,“文学品位的提升、对剧中人物人性的开掘是戏剧工作者永远要关心的问题。”
我省青年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惠在演员的表演、唱腔方面对《山月》十分赞赏。“兰州市豫剧团这个远离河南本土的剧团,能带着自己的作品来给河南老乡演出,这样的做法很好,演出很成功,我也感到很欣慰。”王惠说,这部戏整体集中,3个主要演员表演十分到位,唱腔设计也十分贴合演员不同嗓音条件的特点。
《山月》是兰州市豫剧团精心打造的“名家名作,阵容强大”的现代戏,从原著、编剧、导演到演员、唱腔设计,都是国内一流的专业“高手”。有如此强大“装备”的兰州市豫剧团,对《山月》的打造也经历了三年的风雨。着眼点从“天狗”转向“山月”,剧名也几经更换,显示出兰州市豫剧团扎实的创作作风。
“兰州市豫剧团的发展靠的是‘内外兼修’。”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朱广健说,通过观看《山月》,他了解到兰州市豫剧团是内外“两手抓”。内在,剧团自身在培养演员、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注重加强自我“战斗力”;外在,它积极顺应产业化发展的大潮,走市场道路。“每次有新戏演出,他们会动用一切社会关系、力量,哪怕是普通职工,也会为新戏的推广动脑筋。”朱广健说,“这样一来,全团的积极性都调动了。”
不可忽视的是,《山月》成功背后也有着严峻的“困难”。兰州市豫剧团书记李满年说,剧团也面临着演员“断档”的难题,前段时间还不得不到河南来挑选演员。“振兴豫剧不是一个团、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对此他说:“‘居安思危’,真诚地希望所有豫剧人都能警觉起来,团结起来,为豫剧的明天献出自己的力量。记者左丽慧【原标题:大西北吹来豫剧热风 《山月》带来的思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20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