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花的大名早有耳闻。她是与申凤梅、毛爱莲等同时代的越调表演艺术家。随着中国越调网的建立,和诸多有志有识的青年人对越调的关注,李玉花的艺术得以广泛传播,也使我更多地聆听到她的演唱。我对她的唱腔艺术的总体感受是柔中蓄刚,稳中见情,收放自如,自然、轻松、大气。她的吐字发声,准确饱满,生机贯注,不仅没有越调之“粗”(有民谚云:“粗越调,细二黄,论听还是梆子腔”),反而执著地展示着幽雅、隽永之美。通过她的唱腔,可以想见到她所塑造的各类不同的人物形象、气质含蕴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才情;也使人想见到艺术家丰富的艺术积累和高深的修养。而这一切,均证明着李玉花的大家风范。
通过聆听她的唱腔,刷新了我对越调[乱弹]表现力的认识。李玉花是以唱、念见长,尤其是以唱擅长的艺术家。其对[乱弹]的驾轻就熟,更令人叹服。李玉花的艺术才华崭露于越调[乱弹]高度发展成熟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这一时期,随着时代审美情趣的转移,和越调舞台演出剧目的深刻变化,[乱弹]作为铜器调板类的一个衍生板式,逐渐发展为一类唱功戏中的主要唱腔板式,特别在旦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玉花是推动和丰富这一唱腔板式发展进步的姣姣者之一。[乱弹]板式极富于念诵性、口语化特征,宜于叙事,多见较快速度,特别是在老艺人所说的“机关枪”、“连珠炮”式的演唱中,展示出无可替代的表现功能。此种演唱风格、形式,为绝大多数演员看好,并擅于演唱。而李玉花的[乱弹]演唱,则无论快、慢,均显示出高深的功力,尤其是她的慢[乱弹],给我留下极为难忘的印象,并为驾驭和应用该板式,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表现力,带来深刻的启示。连台本戏《张廷秀私访》中王玉莲思夫一折,《一阵愁来一阵悲》的唱段,是她的慢[乱弹]的代表作之一。这段唱的前半部分,以每分钟大约70板的速度进行,这种速度与一般[慢板]接近,与一般[乱弹]相比,慢约一倍左右。以这样的速度演唱[乱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种速度的演唱,通过“放慢加花”等处理,深掘出[乱弹]的抒情功能,使越调以新的抒情、吟咏手段和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弥补了越调剧种主要以慢板类唱腔抒发情怀的不足。李玉花的慢速[乱弹]演唱,行腔自然,舒展大气,捏拿准确到位,情感表达火候适度,轻歌漫咏而又真情四溢;它决无一般[乱弹]的“闲杂之笔”,没有不必要的衬词、垫字,依字行腔,可谓腔腔锦绣,字字珠玑,常让人联想到精雕细琢的工笔刻画。
曾有人这样说,从表演艺术上来说,把每一句台词都充分地戏剧化、充分地艺术化,亦即每一字、每一句都捏拿得尽如人意,是戏曲发展的一个难题。但李玉花却凭着她扎实的功力和高深的艺术素养,做到了这一点。
在我喜听不厌的李玉花的诸多唱段中,整理传统戏《无佞府》“点兵”一场,佘太君校场阅兵时演唱的《校军场上杀气腾腾》一段,也带给我深深的回味。作为传统戏,该剧上路调、下路调均有演出,而风格各不相同。但一般说,佘太君的这段唱以炽热火爆、激情四射见著,展示佘太君的爱国情怀。而李玉花则另辟蹊径,发挥自己柔中蓄刚、稳中见情的演唱特点,并对唱段及其行腔结构进行调整,别具一格地塑造出一位老成持重、稳健自信、德高望重且叱咤风云的佘太君形象。每次聆听这段唱腔,“这一个”巾帼老英雄的形象便如在眼前,令人心向往之。
能够坚守“自我”地从事艺术创新,在表演风格上自成一家并使其得以流传,是表演艺术家区别于普通演员的重要标志。李玉花能够在艺术实践中,发现和开掘越调艺术的潜在之美,并将它发扬光大,正体现了她高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家的品格。
李玉花的艺术,是一卷耐人品味的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的艺术流派。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说:“事物存在是因为我们看见他们,我们看见什么,我们如何看见它,这是依影响我们的艺术而决定的。”李玉花的艺术,为推动越调的发展和丰富越调的文化含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祝愿李玉花的艺术成就,通过这次盛事,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扬。(作者魏天葆系著名戏曲理论家、越调音乐家、原南阳地区越调剧团团长、戏曲创作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编辑、编委,《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越调音乐》主要编撰人,《河南越调音乐概论》一书作者。)【原标题:柔中蓄刚 稳中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