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周口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周口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粉条匠:巧手下出纤纤丝

2013/8/30 18:08:14 点击数: 【字体:

粉条匠:巧手下出纤纤丝

资料图片:粉条匠人正在下粉条
 
粉条匠:巧手下出纤纤丝

资料图片:晾晒在粉条竿上的的粉条

  粉条也叫细粉,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辅助食物,大多是用红薯当原料做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用红薯充饥,蒸熟吃,时间长了就会得胃病。把红薯削成片晒成红薯干,再磨成面,称作黑粮,做出的黑馍难以下咽。而将红薯淀粉制成粉条,不仅色泽黄亮,吃起来还筋道爽口,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食物。红薯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后,就有人发明了粉条,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粉条匠已经很少见了,机械化的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

  祖传下来的手艺

  在记者定下粉条匠这个选题之后,却为找不到采访对象而犯愁。多次到农村去寻找粉条匠的身影,总是难以如愿。在与村民的聊天中得知,自从改革开放后,就很少有集体下细粉的了,以前的粉条匠现在也找不到用武之地,因为现在大家都是买粉条吃。在一个专营传统手工粉条粉皮的店里,店主告诉记者说,他所经营的正宗手工粉条是一个专业村加工的,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粉条,那个村有不少粉条匠。经过一番打探记者终于找到了沈丘县东南部的杨庄村。这个村有80%的村民都会做粉皮粉条。该村村民杨忠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还在带领全家下细粉。

  杨忠告诉记者,他祖祖辈辈都是做粉条粉皮生意的,他从16岁开始就跟父亲学下细粉,在生产队时,还派出去在附近的村子当下细粉老师来挣收入。所谓的老师也就是被人请去当师傅,因为做粉条是个精细活儿,水温高了粉条就会僵硬,水温低了,粉条就做成了面糊,无论是下细粉还是穴粉皮,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住火候。因为做的时间久了,杨忠又将粉条制作融入新工艺,做出的粉条非常筋道,逐渐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几年每年都下几千斤细粉,在城里供不应求。

  下粉条也是门学问

  杨忠向记者讲起制作粉条的过程,那真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介绍说,下粉条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完成的活,最少也得三四个人打下手。首先要提取红薯淀粉。将清洗干净的红薯剁成块,用石磨把薯块磨成糊。将粉糊倒进大缸里加入清水,然后进行过滤,把红薯渣滤出来。过滤后的粉糊经过一昼夜的沉淀,淀粉沉在下面,浆水在上面。将淀粉搅成糊状后装进细布布袋再挤压出水分,就是上乘的粉芡(淀粉)。将粉芡晾干后,接下来就是下粉条的第一道工序了。首先垒个大锅台,再开始“和糊”,就是把碾成碎末的淀粉像和面那样和成糊状。杨忠说和糊这道工序最关键,和糊最有技巧了,不然和出的糊老了嫩了都下不成粉条。和好的糊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盆里预热,预热到什么程度,手指就是温度计,要不停的测量。再把适量的白矾放入另一大盆中,加入一桶开水搅拌,白矾溶解后,把小盆里的芡糊倒进去,用木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快速搅拌,中间不能停歇,搅拌方向不能改变,直至搅拌成透亮的稀糊。然后分工干活:一个架瓢的,一个添糊的,一个抄粉的,一个捞粉的。拿漏瓢盛满稀糊,用力挤压成条坠入沸腾的水里,就像我们常见的下拉面。粉条成熟后,要立即把粉条捞出来放进凉水里降温,冷却后,把粉条搭在一根短木棍上。短木棍长2尺左右,粗细均匀,称“粉条竿儿”。根据所需的长短,把粉条截断。粉条上竿后,要在寒冷的夜间挂到外面自然冷冻,第二天解冻时,用木板拍打,除去冰碴后,用手把粉条散开晾晒。这一冻一解,便去掉了粉条的粘性。在过去的农村,经常见到一排排晾晒的粉条竿。杨忠回忆说,过去在生产队下粉条时,粉条要是真正的晾干,在冬天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晒干时为了防止霉变,要在房间内用硫磺熏蒸,一来是防止霉变,二来是使粉条的颜色好看。不过现在下粉条都不再用硫磺了,因为硫磺有毒,对人体有害。

  做粉条是个良心活

  “现在的人为啥买粉条时都要用嘴先尝尝,就是被黑心商家给坑怕了,黑心商家做的粉条里面不仅掺沙子增重,而且为了吃着筋道还加工业明胶。我下这么多年粉条,都是真材实料,靠力气做的,从不做黑心粉条。”谈起现在黑心粉条,杨忠显得很气愤。杨忠说,过去下粉条都是在寒冬腊月,一是为了过年有粉条吃,二是红薯只能在冬季的地窖里储藏,过了清明红薯就发芽变糠了。俗话说“一斤红薯二两芡”,一斤粉芡才出八两粉条,按照红薯的市价一折算,就能算出来一斤粉条的成本价。看价钱也就知道是真假粉条了。

  当大型冷库出现以后,机械加工粉条渐成规模,传统制作技艺和味道也就很难找得到了。(晚报记者  朱保彰)(原标题:粉条匠:巧手下出纤纤丝)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周口晚报(2013-18-2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