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信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三 高高茶山飘情歌(2)

2013/9/29 17:25:33 点击数: 【字体:

  老一辈的茶农回忆:当时茶乡有个说法——茶山学会《虞美郎》,带走茶姑拜花堂;茶山学会《闯隔帘》,娶个茶姑不要钱。《虞美郎》和《闯隔帘》都是大别山流行广泛的叙事歌谣,有简单的人物,有故事情节,情意绵绵,引人入胜。茶农们夜晚炒茶时一曲接一曲地唱,有时合唱,自娱娱人,也常常吸引不少姑娘媳妇来倾听。嗓音优美的帅小伙,往往就凭借这些茶歌打动茶妹子的芳心,连彩礼都不用掏,就把茶妹子带回家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学者们认为《采萍》、《行露》、《有梅》等14篇系江淮地区的民歌。信阳的民歌研究者认为其实也是信阳一带的民歌。《有梅》记录的民风民俗,似乎就是信阳当代民风的“祖母”——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什么意思?大龄女青年看见树上的梅子纷纷掉落,触景生情,急于找婆家。闻一多则指出这首诗是写在一次“大龄男女青年联欢会”上,某大龄女青年抛梅子择婿未果的焦虑心情。

  毛序在评价《有梅》时,引经据典,说此诗“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是当时的基本国策。古代医疗条件差,人口死亡率高,拥有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评定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周礼·媒氏》规定男女婚配的最大年限是男30岁,女20岁。《国语·越语》里说,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国家强令男子在30岁以前、女子在20岁以前解决婚姻问题,进行人口生产。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政府就出面进行配给。具体办法就是组织带有文艺联欢色彩的集会,让适龄男女投木瓜(卫国)、赠芍药(郑国)、采梅子(楚国),载歌载舞,像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那时候男女表情达意的歌曲,流传下来,也许就是民歌的“祖奶奶”。

  信阳茶乡春季的男女对歌,是否继承了千年以前祖先的遗风,现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不仅在同一地点——大别山绵绵山脉上演出,而且目的相同——男女青年以歌为媒,挑选自己的意中人,或者向意中人传情。

  信阳毛尖茶,和梅子、木瓜一样,成为爱情的载体:采茶妹子将雀舌一样的新芽用嘴咬下来,噙在口里,放进胸前的抹兜里,毛尖嫩芽吸取姑娘的体香,炒制后格外馥郁芬芳,谓之“女儿茶”。姑娘将此茶在新婚之夜精心沏泡,随芳心一起,献给爱人……

  受民歌滋养情歌王子反哺民歌

  大别山的情歌,谁唱得最好?在商城县文化局,孙基秀用地地道道的商城方言唱一曲《手扶栏杆》,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听得满座人如醉如痴。

  孙基秀歌罢,说:“听说信阳市全国著名的乡土诗人陈有才老师,才是真正的大别山情歌王子。他呀,肚子里有3500多首信阳民歌,一张口就是火辣辣的地道情歌。”

  陈有才是固始县人,大别山无处不在的民歌歌声,自小滋润着他。童年时代,民歌是他最好的精神食粮,耳濡目染,他已经和同伴们学会了不少。七岁的时候,父亲交给他一杆放牛鞭,他和同伴把牛赶上山后,最刺激的游戏,就是赛歌。少年的游戏,成就了他的一生,10多年后的1965年,他带着山歌从大别山走进首都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朱德、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得到周扬、胡耀邦等的热情鼓励。随后,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与著名民歌手殷光兰、姜秀珍等同台演出,现场直播。这个操着固始方言的信阳民歌手,因此走向全国。

  1960年,陈有才考上大学,积极地创作新民歌,因为遭到极“左”路线的迫害,不得不辍学回乡劳动。回到家乡后,他一头扎进民歌的海洋里,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搜集了3500多首当地民歌。这些民歌中,绝大部分是情意浓烈的情歌。无意中,他成了信阳民歌最早的“抢救者”之一。

  3500多首民歌烂熟于心,使陈有才成了张口就是歌的熟练民歌手。他借鉴民歌创作的大量新民歌,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团中央的重视。陈有才进一步吸取民歌营养,融会当代诗歌,把信阳民歌的五句模式,发展为自由体的民歌体新诗,文学评论界誉之为:继李季、阮竞章之后,不可多得的民歌体新诗人。

  在1996年的第二届黄河笔会上,陈有才一曲《想郎想得脸焦黄》和一曲《高高山上一丘田》,让来自黄河流域8个省区的诗人、作家们举座叫好,“情歌王子”之称从此叫响。

  信阳唱民歌的人很多,但把民歌作为语言文学艺术发扬光大的,唯有陈有才。他同时代和他身后,汲取信阳民歌营养成长的诗人有一个庞大的群落,被文坛称为信阳诗歌方阵,但再没有人选择用民歌体“说话”。

  信阳民歌VS信天游细腻中抒发真情

  10年前的那届黄河笔会,唱响了信阳民歌后,来自陕西的诗人、作家邀请陈有才演唱一首陕北民歌。陈有才略一沉吟,唱了首《拉手手亲口口》——

  你要拉我的手手,我要亲你的口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旮旯旯地走。

  高亢、嘹亮的嗓音,韵味十足的陕北风味,让唱惯了“信天游”的陕西省作协的诗人们心服口服。这首民歌被陕西省作协当场指定为“会歌”。

  在汉民歌里,陕北民歌因为陕北在中国革命中所居的地位,在当代得到特别丰富的营养,也得到很好的发扬。与其相比,信阳民歌在全国民歌中的地位就差得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民歌》网上,甚至没有信阳民歌。信阳人自认为民歌资源不如自己的邻居南阳,倒是在该网上占了一席之地,和豫西民歌一起,成为河南省民歌的代表。同时,大别山南麓的荆楚民歌,也在该网上占有一席之地。

  “信阳民歌和荆楚民歌、南阳民歌同宗,同时发轫,同一文化源头。只是后来分道扬镳,结合各自的地域特点,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李群立说。他认为,对个性鲜明、家族庞大的信阳民歌来说,这显然不公平。

  倒是中央电视台,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这片热土,并不断把信阳民歌推介给世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歌。和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相比,信阳民歌明显细腻、温婉。信阳市文联主席廖永亮解释说:“大别山地区都是山区,农民被分割在群山之间,其劳作、生活大都在一条冲谷之间。交通不便,村落稀疏、人口分散,使得当地逐渐形成规模小、出行便利的演唱组;演艺人员每场演出面对的观众不足百人,不需要太大的嗓门。”凡此种种,造就了信阳情歌乃至整个信阳民歌的特性:重词轻曲,歌词让人眼花缭乱,曲谱变化不多;曲调不似信天游的大起大落、回肠荡气,却偏重细腻的咏叹回旋。这也恰恰成了信阳情歌的不足。因为这类曲调不容易传唱,所以,今天的信阳,难得有几个年轻人会唱几首祖辈们传唱了千年的当地民歌。

  用赵本山忽悠范伟的话说:悲哀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12-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