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信阳 >> 信阳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信阳

陈荣浩:让中国丝绸画走向世界

2013/4/10 8:40:14 点击数: 【字体:

 

    本报记者 吴旭涛

陈荣浩:让中国丝绸画走向世界

  陈荣浩,生于1961年,湖北武汉人。作品先后荣获亚洲金奖5个、国家级金奖6个。其“多层套色布雕画的制作工艺”已获得专利。


    近日,位于泉州市庄府巷的大呈布雕艺术馆变得热闹起来,许多艺术爱好者、媒体人都慕名而来,因为它的主人陈荣浩带着中国丝绸画艺术,又一次让世界惊艳。

三度惊艳巴黎

    庄府巷虽热闹,但陈荣浩的大呈布雕艺术馆却偏居一隅,外人很难找到。门面虽不算气派,但别有洞天:墙上挂着的丝绸画,远看如油画,形象逼真,色彩丰富;近看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许多巨幅画如全长28米的《五百罗汉》、画有9999匹骏马的《万马图》则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你摸一摸这几幅画。”陈荣浩说。记者伸手触摸,原来这些作品真有层次堆叠,如雕刻过一般,难怪又被称为“布雕”。

    “民间的布贴画只能够显示颜色,对于某些细节如发髻的一丝丝变化则无能为力,而丝绸画就能够凸显出层次和纹理。中国丝绸画每一种颜色就是一层,要是有两百种颜色,那就需要雕两百层,工作量是巨大的。”

    陈荣浩解释,中国丝绸画,就是用雕刻的艺术手法在布帛上创作书、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同于布贴画,也不同于雕刻艺术。它把千年布贴画和烫画、布堆画以及上党堆锦等技艺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形式。

    正是馆内的这些中国丝绸画,征服了世界各国的许多艺术家和官员。

    11月27日,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之一的法国大皇宫展览馆,巴黎当代艺术沙龙联展开幕,陈荣浩的多幅丝绸画作品入选参展。《生命》《秋色》等作品引起各国众多艺术家的关注。

而在此前,陈荣浩已经让巴黎惊叹了。在第104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上,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获得巴黎秋季艺术沙龙的永久收藏;在第105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上,他成为首位荣获“国际艺术交流特别贡献奖”的中国艺术家。

十年艰苦磨砺

    风光的背后,却是十年艰苦的磨炼。

    陈荣浩是湖北人,从小就喜欢艺术,基础也不错,年轻时便有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湖北老乡在创作布雕画,用电烙铁在布上烙出各种图案,虽然老乡烙出的图案很简单,但却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自此,他便与丝绸布匹电烙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年过四十的他满怀着艺术梦想来到泉州,开启了丝绸画的创作生涯。“我在泉州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民房,把电话号码换了,开始苦心钻研布雕。我吃饭、睡觉、作画、看书都在这间屋子里,整整坚持了十年。”陈荣浩说。

    这十年里,陈荣浩不断地探索创作技法,偏重于传统题材的创作,如《清明上河图》、凡·高《星月夜》等。而创作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丝绸要用电烙、刻刀等工具,工序非常繁杂,而且丝绸的颜色有限,只有几十种,有时为了达到色彩效果,需要自己渲染颜色,丝绸还要注重防虫、防腐等等,有时候一幅作品就要创作两年。”在此期间,他独创的“多层套色布雕”技法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随着技法的不断成熟,陈荣浩开始追求作品的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他借助西方写实的手法,结合东方的材料和工艺来创作。结果,他的《三峡魂》《向日葵》等作品大获成功。

    如今,他更追求创作思维上的创新,“我希望把中国传统人文理念中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来,用中国大写意的国画结合西方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创作”。此次在巴黎大获追捧的《生命》系列,便是这种结合的成果。

    在艺术馆大厅正中,挂着《生命》系列中的一幅,画的正中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正中的周围布满了眼睛。这是他对去世的太太的纪念。

    “《生命》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今年也53岁了,我希望今后能把中国丝绸画创新后传播出去,发扬光大,并在国际上被认可,虽然有难度,但是我充满希望。”

    令陈荣浩欣慰的是,以泉州大呈布雕馆为基础的“中国丝绸画研究所(中心)”正在打造中,目前已向文化部提交报告;而他女儿对丝绸画的学习充满兴趣,并两次获得国家级银奖。现在他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来学习,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人物· 名片

    陈荣浩  生于1961年,湖北武汉人。作品先后荣获亚洲金奖5个、国家级金奖6个。其“多层套色布雕画的制作工艺”已获得专利。【原标题:陈荣浩:让中国丝绸画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2012年12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