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信阳

名将之子的平民本色——追记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许光(4)

2013/12/6 17:45:21 点击数: 【字体:

    即使是对最疼爱的大女儿许道江,许光也不搞特殊化。许光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大女儿许道江在北京工作,当时交通没有现在这般便捷,每次回家探亲下了火车还要坐几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从信阳到新县,有时连车票都买不到,即使这样,许光也没有用公家的车接送过她一次。许道江说,因为父亲的“苛刻,不近人情”,她养成了从不向父亲开口的习惯,也正因为从来没想过能依靠什么,她才会更加努力,她为此一辈子感激父亲。在部队,她牢记父亲教诲,依靠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二炮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是二炮第一个军事学女博士。

    多年来,许道江养成了凡事靠自己拿主意的习惯。考军校,还有每一次提干,都是成功后才会告诉父母。她清楚地记得,她被提拔为二炮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后,回家探亲时,同行的人告诉父亲,“道江提副部长了!”父亲耳朵不好,反问女儿,“什么?提副处长了?你不是处长吗?犯错误了吗?”得知情况后,反而叮嘱女儿,“要多为老百姓办事儿,要小心谨慎,别犯错误!”

    许光的爱人杨定春老人陪伴许光走过了55个春秋。在她的眼里,“许光一辈子就想着人家,不想着自己。人家有事儿,他管。自家人有事儿,他不管。”

    杨定春的堂弟杨定根是许光的忘年交。两人共同的爱好有很多,喜欢一块喝酒、打猎、摄影。许光鼓励杨定根,“年轻人干工作,一要入党,二要得奖。”1987年,在新县泗店乡文化站工作的杨定根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光荣地加入了原信阳地区摄影工作者协会。杨定根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便向许光提出帮忙调到县里工作。但杨定根没有想到,刚刚还和他聊得很投机的姐夫“风云突变”,十分严厉地批评他,“你个人搭梯个人上,想让我给你搭梯,没门!”

    对待别人,许光却乐意帮忙。许光任县人大副主任时,一次,有外地人到新县买化肥,找到了素不相识的许光。许光亲自跑到厂里,协调了几吨化肥。为了表达谢意,对方买了些时令水果,送到许光家里。许光说什么都不接受一定要对方拿走,甚至为此翻了脸。妻子觉得许光不近人情,但许光却说,“帮他买化肥,是为了不耽误农业生产。但如果收了人家的水果,就是搞不正之风!”

    “他经常从公司门口经过,或在院墙边停下来歇歇脚,跟普通的老人没有任何不同。”谈到对许光的印象时,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唏嘘不已:“有时遇到了,就攀谈几句,他问的最多的还是羚锐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出利用家乡的优势资源发展绿色医药产业等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为羚锐发展献智出力。许主任这么关心企业,我安排人给他拿一些企业生产的膏药,他坚持付钱,不然就不要,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平民本色,正是因为他不以名将之子自居,工作踏实,淡泊名利,大仁大义,所以今年暑期以来,来新县参观许世友将军故里的人们在祭拜许世友将军的同时,也会自发地祭拜许世友将军的大儿子许光同志,这个现象值得深思。”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在谈及许光时不无感慨:“他给新县乃至老区人民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的事迹更加具有宣传和教育意义。”

    “比起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红军后代,我们应该知足了”

    在许道江的办公室里,一直存放着父亲的一套军便服:蓝色的上衣是当年父亲从部队转业时的海军军装,领口、袖口已经泛白,军绿色的裤子也泛着岁月的白光。许道江说,这是她多年来为父亲做衣服的样板。父亲一生简朴,几十年来难舍军人情节,一直只穿军便服。这衣服没地方买,她就在北京找了一家裁缝店,定期为父亲定做军便服。

    在新县小潢河边,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在散步:一身干净的老军装,一双解放牌球鞋,一顶破草帽,右手经常提一把20年前的黑色老雨伞,下雨时撑开挡雨,天晴时就收起当拐杖。这个人,就是退休后的许光。

    从战争年代走出的许光,一生崇尚勤俭,始终保持艰苦本色。上世纪70年代,由于子女多,许光连买件新衣裳都捉襟见肘,他就用父亲寄来的90块钱买了一架缝纫机为子女做衣服,自己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他仍然坚持东西能用就行,拒绝任何“奢侈”用品。

    许光担任县人武部副部长时,分管后勤工作,曾主持修建了人武部办公楼和综合仓库。施工期间,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有一次,他看到地上掉了几枚钉子,赶紧弯腰捡起,交到工人手中,并严厉地说:“虽然是几颗小钉子,但都是公家的财产,我们一点儿也不能浪费!”他还把现场的碎木屑收集起来,给施工工人烧水喝。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到新县拜谒许世友将军墓的游客大量增多,新县旅游管理部门把将军故里开发成旅游景点并收取门票。对此,许光不仅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反而把住过多年、属于自己的许世友将军故居无偿交给了政府相关部门。

    1992年,许光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办理手续时有同事提醒许光,退休和离休在待遇上相差较多,如果能够证明是解放前参加工作,就能享受离休待遇。事实上,早在1948年,许光就在部队穿上了军装,而且,许多见证人仍然健在。这本来是一件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儿,但是许光却断然否定了。当时的一位县领导感慨地说,有的人伪造简历办离休,而许光符合条件却不去争取。家人当时对此也不理解,许光却淡然地说:“比起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红军后代,我们应该知足了。”

    其实,许光的家境并不宽裕。1969年,几个孩子接二连三地生病,许光没有办法,忍痛割爱,80元卖掉了陪伴自己十来年的自行车。1974年,曾有恩于许光的王树声大将在北京不幸逝世,许光在广播中听到这一消息后,瞬间脸色苍白,回到房间就大哭了一场。但因生活拮据,许光竟连前往北京告别王树声大将的路费都没有。

    作为县人武部副部长,许光下乡检查工作,每次都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挤“班车”,几乎不在乡镇吃饭。到县人大工作后,许光可以享受到公家给报销电话费的待遇。但他一直不同意在家里安电话,后来家家户户都有电话了,儿女在外联系十分不方便,他才同意安装。电话成了“亲情热线”, 他坚持只接不打,怕给公家增加费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信阳日报 2013年12月5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