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当代信阳 >> 古今豫商 >> 浏览信阳

春泉暖通 主动节能闯天下:杨东

2013/10/29 16:52:10 点击数: 【字体:


    创业过程中没有传奇,却有很多艰辛。为了公司生存,杨东曾在深圳高交会上叫卖自己发明的一项专利;也是为了公司生存,性格温和的他不得不打了一场官司,反击突如其来的“抹黑战略”;同时,为了公司更好地生存,他与财大气粗的资本方低调接触,想为春泉暖通插上腾飞的翅膀……
  
    建筑低碳大幕开启之后,靠着“主动节能”这把利剑,以及耗时10年织就的专利网,春泉暖通的时代到了。
  
    空调技术员偶遇“冷门”商机
  
    “2002年年底,郑州紫鼎商务第一个使用我们的中央空调计费系统,没给钱,给了一套房子。”4月的一个春日午后,杨东坐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863中部软件园内的办公室内,向记者回忆创业之初的点点滴滴。
  
    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紫鼎商务,是杨东和他的中央空调计费系统的福地。2002年年底,紫鼎商务的高层慎重考虑后决定上一套杨东的中央空调计费系统。但紫鼎商务是这套系统第一个“吃螃蟹”者,怕万一出问题,所以开出了条件:上马这套系统,可以。但不给钱,给一套房子。换句话说,产品如果有问题,房子是要收回去的。
  
    “不过,那套产品现在还在用呢。”杨东笑了。从这套产品开始,打着“春泉暖通”印记的产品,以郑州为出发点,走向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全国市场。
  
    “不是机遇的机遇成就了春泉暖通。”杨东很感慨。
  
    1995年,信阳小伙杨东从郑州轻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空调销售公司做技术员。那是空调发展的黄金时代,利润丰厚,市场广阔。2000年时,空调技术员杨东在跟踪紫荆山路上一座商务楼的中央空调系统时,无意中闯入空调计量这个“冷门”。他发现,因为解决不了分户计量问题,中央空调都按面积分摊收费。这对用户来说很不公平——用户用与不用,交费一个样儿;对能源利用来说,更是浪费严重——“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理,让中央空调使用形成了“供多少用多少”的局面。如果能实现“分户计量、按量收费”,就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培养用户主动节能的习惯,因为节能就等于为自己省钱,用户自然就会“按需使用”。
  
    “空调计量很奇怪,它是边缘学科的集中,电子、暖通、计量知识必须要同时具备。因此,这个领域,有技术的人不关注,关注的人不懂技术。”杨东说,他是搞暖通的,对电子有所了解,同时又自学了计量知识。所以,这个空白商机,被他无意中撞上了。
  
    就像一个寓言故事中说的那样,一个人口袋里一定要多揣几张“票”,机遇一旦来临,就有机会凭“票”上车。杨东多揣了几张“票”,所以搭上了中央空调计费这个“冷门”商机的列车。
  
    救命的20万元
  
    杨东一头扎到中央空调计费系统的研究中去,一边发明一边申请专利一边经营公司。
  
    2004年的非典,让不少行业陷入短暂萧条。处于起步阶段的春泉暖通,经营也很困难。2005年9月,春泉暖通去参加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时,有些悲壮。因为,杨东打算卖掉一项专利,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状态。
  
    这一年的深圳高交会,首次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商务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等国家7大部委(院)带来了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创新成果,华为、中兴、大唐、联想等一大批高科技民族企业,也展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春泉暖通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人们很惊讶,就是那么一个小玩意儿,居然就能打破中央空调按面积收费的“大锅饭”。爆棚的人气,吸引了一家美国投资公司的眼球。这家公司提出要把杨东的专利打包全部买走,作为自己的专利储备,而杨东却只想卖掉其中一项专利。后来,这家公司的代表又追到郑州来谈,但双方依然没有谈拢。
  
    春泉暖通展台前的火爆景象,也引起前去参会的河南省相关领导的注意。河南省一位副省长和郑州市科技局一位副局长听说杨东要卖专利求生存,当即表示:“自主创新能力这么强的企业,政府应该支持啊。”
  
    回到郑州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把春泉暖通的空调计费系统列入当年高新区创新基金支持项目,并拨付了20万元的科研经费。“没有政府这20万元,就没有春泉暖通的今天。”杨东非常感念政府的帮助。这一句话,他在记者采访中多次提起。
  
    之后,春泉暖通逐渐拥有了把“知本”变成“资本”的能力。2007年11月1日,以两项专利为质押,春泉暖通从郑州市商业银行贷到了50万元,这是河南省发放的首笔专利权质押贷款,也是全国首例无附加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春泉暖通把这笔钱用在了自主研发的公共建筑能耗检测项目的市场推广上,年收益数百万元,而这个项目是当年财政部、科技部确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反击“抹黑战略”
  
    刚刚拿到急需的贷款准备大干一场时,性格温和的杨东却不得不走进法庭,打起了官司。
  
    “客户纷纷打电话,问我们公司是不是注销了,技术是不是窃自某公司,谈好的订单也突然一个个都没了,公司面临崩盘险境。”回忆当时的场景,杨东依然有些痛苦。公司紧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有人在网上散布不符合事实的谣言,攻击春泉暖通公司产品CFP系列中央空调计费系统及公司领导,捏造事实诋毁春泉暖通公司商业信誉及产品的良好声誉,并在客户中大肆散布诋毁春泉暖通公司的言论。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抹黑战略”,春泉暖通只好选择奋起反击。2007年11月15日,春泉暖通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这家公司。官司打了将近两年,虽然最终因不能证明发帖人真实身份,未能认定对方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发布这些言论的论坛被关闭。一场危机逐渐平息。
  
   事实上,春泉暖通自主研发的“CFP系列中央空调计费系统”,首创了中央空调的“有效果”计费原则和“时间计费”法,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国家计量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央空调专用计量器具,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过,这场危机也让春泉暖通更为警醒。“作为一家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应该构建一张专利网来强身健体,谋求发展。”杨东说,创新不仅仅要有新颖性,还要有原创性,更为关键的还要有垄断性,如果没有垄断性,等于是给别人做了一锅饭。他立足于科技创业,提出一个理念,即“技术专利化、专利产品化、产品标准化、标准市场化”。
  
    据介绍,目前当量能量方式中央空调计费系统30多项核心专利中,春泉暖通拥有20多项。正因为此,杨东还站到了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行业发展。“春泉暖通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所以也有义务引导行业发展。”杨东说,2006年公司曾发过6封律师函,追责侵权事宜,后来逐渐睁只眼闭只眼了。这么好的市场,这么好的产品,只有大资本进来后,才能把蛋糕做大,春泉暖通也才有可能切得更多蛋糕。
  
    “就像微软的产品要收专利费一样,总有一天,会有人给我们交专利费的。”杨东很自信。
  
    “靠知识产权‘暴发’的时代来了”
  
    在春泉暖通公司,记者见到了这种中央空调计费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随意切断、开启任意一个房间的中央空调,用户运行空调的计费时间段可以精确到以“秒”为单位。“以前中央空调用户是‘供多少用多少’,现在是‘用多少供多少’。”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运行实践表明,通过经济杠杆和技术手段,培养用户养成主动节能的习惯,使中央空调能耗降低了35%以上,其实际运行量约为满负荷的50%,相当于延长了中央空调主机10年的寿命。
  
    长期以来,国内写字楼、小区的中央空调收费沿用城市集中供热“按面积平摊”的模式,用户家中是否有人居住、空调是否开启,都要一律按面积交费,有一户不交,整栋楼甚至都要受“株连”。这种“大锅饭”式的收费模式,只关注“眼前利益最大化”,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在低碳时代到来、绿色建筑频现的当下,市场之手必将淘汰该淘汰的。
  
    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由河南省建设厅发布的《集中空调计量收费装置及应用技术规程》这一地方标准,春泉暖通是唯一一家企业参编单位。记者在这个标准的前言中看到有这样的语句:“集中空调分户计量、按量收费是建筑节能的必要环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2007年,国务院即下发通知,要求夏季办公楼空调温度要控制在26摄氏度。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举行之后,知名房地产商纷纷开始秀“低碳地产”理念。这都让打着“主动节能”王牌的“春泉暖通”们开始受到追捧。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消失了。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日子却越过越好。杨东坦承,2007年前,春泉暖通基本是个手工作坊,但这3年多来,引入多位股东,构架现代企业,如今已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2007年,春泉暖通中央空调计费系统的销售额才100多万元,2008年增长到500多万元。在金融危机最肆虐的2009年,其销售额却冲到了1000多万元。“今年的目标是再上一个新台阶!”杨东充满信心地说。
  
    当天,采访结束,杨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发出一个预言:“靠知识产权‘暴发’的时代来了!”
  
    好似是为了印证他的预言,昨天发稿前,一个好消息传来——记者在春泉暖通采访时,恰好有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人来洽谈合作。昨天,杨东向记者透露了双方接洽一段时间后商定的合作计划:“基本上谈妥了,第一步是收购股权,注入资金,提升业绩;第二步就是全资收购,择机上市。”
  
    也许,再过三五年,河南上市公司名单上又将浓墨重彩地添上一个新名字:春泉暖通。
  
    记者手记:
  
    春泉暖通的创业故事,算不上特别精彩。时至今日,它也算不上是一家大企业。然而,采写这个故事的过程,却有温暖从心底升起。
  
    杨东一直感念政府拨给的那20万元。20万元挽救了资金困境中的企业,增添了企业发明专利的动力,甚至还有可能为河南再培育出一家明星企业。
  
    河南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正是它们让区域经济充满活力。那些高举着“创新”大旗、顽强地以螺旋状上升姿态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更多“春泉暖通”们拔节生长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帮助它们保持“创新是灵魂”这一本色?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它们的创新动力?这是一个还要继续讲、并且要力争讲好的故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豫商网(2011-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