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之“息”,指春秋时期的息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息夫人即息侯的夫人,美貌无比。写《息夫人》的,是信阳籍女作家曹雁雁。曹雁雁此前曾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令尹,令尹即丞相。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楚庄王的曾祖父是楚文王,楚文王从息国抢来息夫人做夫人,生下的儿子后来做了楚成王,楚成王的儿子是楚穆王,楚穆王的儿子就是楚庄王。由楚国世系可以看出,息夫人比孙叔敖早,大约早80年左右。孙叔敖也是信阳人,淮滨县的。曹雁雁深怀家乡情结,所以连着写家乡的古代名人。
古往今来,都认为息夫人对息侯忠贞不二,对抢她的楚文王毫无爱情,其实未必。曹雁雁的《息夫人》颠覆传统,表现了息夫人对楚文王的爱,虽属文学,却是历史的本质真实。容我慢慢道来。
话说现在周口市淮阳县在春秋时期是陈国,陈侯有两个女儿,貌比后来三国东吴的大乔、小乔。陈侯的大女儿嫁到了蔡国,给蔡侯做夫人,蔡国就是现在驻马店市上蔡县。陈侯的二女儿就是后来的息夫人。二女儿出嫁,路过蔡国。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这12个字是《左转》原文。“止”即拦截;“ 宾”即尊重;“ 弗宾”即不尊重,尤有隐意:轻佻,调戏,甚至猥亵。这是发生在路上吗?似乎不可能,蔡侯大小是个诸侯,怎能在大路之上、众目睽睽之下调戏小姨子呢?一定是把小姨子接入宫中,盛宴款待,在席间调戏。息侯对此非常恼怒,心生一计,报复蔡侯。息侯派使者去楚国对楚文王说:你出兵伐我,我向蔡侯求救;待蔡侯出兵,你就伐蔡。楚国正欲向北扩张,息侯的诡计正中楚文王下怀。在今上蔡县与息县之间的汝南县,楚军大败蔡军,蔡侯被俘,被带到楚国监视居住。蔡侯咽不下这口气,就向楚文王荐美,说息夫人如何如何美丽。蔡侯因此被释放。楚文王则带着亲兵,以巡视的名义来到息国,见了息夫人,夜不成寐,翌日设宴答谢,席间拿下息侯,抢走息夫人。息国遂灭,成了楚国的一个县。息侯被安置在楚国偏远之地,息夫人成了楚文王的夫人。息夫人三年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左转》说她一直“未言”,即不与楚文王说话。楚文王问她是什么缘故,她答:“侍二夫,不能死,岂有可言?”楚文王道:“这都是蔡侯害了夫人,我当为夫人报仇。”于是出兵灭了蔡国,蔡国也成了楚国的一个县。蔡侯再次被俘,郁郁而终。息夫人的故事说明,春秋无义战。
正是因为《左转》说息夫人三年“未言”,后世才认为息夫人对楚文王没有爱情。而楚文王对息夫人却宠爱有加,请看下列史实。
一、据史料记载,楚文王中年即位,即位五六年后抢来息夫人,可以想见,楚文王原来是有夫人的,却让息夫人做夫人;又灭掉蔡国,解夫人之恨。足见楚文王的宠爱。
二、息国、蔡国被灭后,处置两侯,息侯比蔡侯待遇高,蔡侯是俘虏,而息侯虽然被安置在偏远的地方,仍食十户之赋,虽不富贵,却也衣食无忧。这是楚文王因宠爱息夫人而善待息侯。
在楚文王的宠爱之下,息夫人会不会慢慢想通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渐渐对楚文王心生爱意呢?请看下列史实。
三、息侯是个毫无理智的小国之君,亡国是必然的。据学者考证,娶陈国公主之息侯,与二十多年前伐郑之息侯,是同一个人。“息侯伐郑”是个典故。郑国在今郑州市的新郑市,地处中原之中,交通方便,是商品集散地,是商人聚集地,因商业和商业税而富,是春秋初期的中原霸主,那时“春秋五霸”还没有出现,所以史称郑国是“春秋初霸”或“春秋小霸”。息国是中原边缘、靠近淮河的小国。在外交场合,息侯与郑侯曾言语抵牾,息侯竟挥师伐郑,结果大败而还。《左传》评价息侯伐郑有“五不韪”。“韪”,是也。“五不韪”就是有五个方面的不是、不对、不该。由此产生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七个字的成语。及至蔡侯对息夫人“弗宾”,谴责可也,竟设圈套害人,人家可是带兵来救你的呀!可见息侯这个人不地道。另据史书记载,息侯亦不喜政事。那么息侯这个人值得她忠贞不二吗?楚国宫中,息夫人慢慢会想通的。
四、楚文王是大国之君,且有雄才大略。春秋初期,有几百个诸侯国,小的如现在一个县,大的如现在一个省,息国如县大,楚国如省大。楚国扩张始于楚文王的父亲楚武王,在楚国世系中,楚武王首先称王,标志着楚国不再服从周天子。此前,只有周天子称王。春秋300年,中原诸侯中大的称“公”,小的称 “侯”,到了战国时期,才有称王的。楚武王之前,楚国在汉水以南扩张,兼并许多小国;汉水是东南流向,楚武王向汉水以北、以东扩张兼并;楚文王接着扩张兼并至淮河以北,今河南省的南阳市至驻马店市一线以南,都是楚文王扩张兼并的地盘。楚文王还是一个明君。他曾得到丹阳美姬,纵情声色,但是终于接受大臣诤言直谏,送走了美姬。姬即王之妾,楚文王并没有让她取代息夫人的位置。著名的和氏璧就是楚文王发现的。卞和向楚武王献璞玉,武王不识,说他是骗子,砍了他一只脚。卞和在山中哭泣,楚文王怜其忠,命玉工刨开璞玉,果然是稀世美玉。如此大丈夫,不值得爱吗?楚国宫中,息夫人慢慢会想通的。
五、息夫人和楚文王共同生活了八、九年,对楚文王是有感情的。楚文王死后,息夫人的大儿子即位,才几岁,未加冕,不称王,不幸早殇,二儿子即位,这就是后来的楚成王。其间,由文王的弟弟子元辅政,任令尹,令尹即丞相。在楚成王六年,子元迷恋嫂子的美色,便在嫂子的寝宫旁建场馆,带领军士跳舞,以勾引嫂子。跳舞怎么就能勾引女人?《左传》、《史记》皆无解释。今据学者考证,古代有“生殖崇拜舞”,祭祀时跳,后来发展为“恋爱舞”,求偶时跳,姿势是:双腿半下蹲呈弯曲状,双臂半上举呈弯曲状。这是模仿蝎子弯曲的螯,以及青蛙游泳时弯曲的腿,蝎子、青蛙产子多,故为“生殖崇拜舞”、“恋爱舞”。息夫人看到此舞,顿觉受辱,对侍人哭诉道:“先王带领军士持械跳舞,是演习战阵,以征伐诸侯;如今令尹为我这个守寡之人跳这种舞,哪有征伐诸侯之意!”分析这句话,可认为息夫人对楚文王确有感情。侍人将这句话传给子元,子元顿悟:“夫人不忘征伐诸侯,我倒忘了。”同时,子元却将息夫人的不满,错误地理解为对他的期望,于是率军北上,征伐中原最强的诸侯郑国。郑国毫无准备,慌乱中弃城而走,外城之门、内城之门皆未闭锁。楚军入城,见内城之门未闭,顿生疑惑,难道待我半入而击?便撤出城外,扎下营寨。这时,周边诸侯应郑国所求,纷纷赶来救援。楚军留下营寨迷惑敌人,在夜间悄悄撤离。子元回到楚国,以为满足了息夫人的期望,直接就住进了息夫人的寝宫。发生了什么?史书未记。不久发生宫廷政变,子元被杀,新的令尹上台执政。楚国宫中,息夫人比较比较蔡侯、息侯、文王、子元,哪个可爱,慢慢会想通的。
六、后人所不能理解的是一个“抢”字,息夫人是被楚文王抢来的,抢来的美女怎么会对君王产生感情呢?这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在春秋以前,被君王宠爱的美女不少都是抢来的,只说最有名的吧。妹喜,是夏桀征伐有施部落时抢来的。妲己,是殷纣王征伐有苏部落时抢来的。褒姒,是周幽王征伐有褒部落时抢来的。和息夫人同时代的骊姬,是晋献公征伐骊戎部落时抢来的。楚文王的丹阳之姬,即使不是抢来的,也是被征伐部落献美以降,与抢无二。怎么会有这么多抢婚呢?因为当时仍残留原始社会的婚俗。原始社会最早的婚俗是兄妹通婚,有伏羲女娲传说为证。终被淘汰,部落内不再通婚,改为部落间通婚,A部落之女与B部落多个男子通婚,反之亦然,儿女知其母不知其父。例证:传说商部落的始祖叫契,契的生母叫简狄,简狄食鸟蛋而生契;传说周部落的始祖叫弃,弃的生母叫姜原,姜原在野外踩巨人脚印而生弃。食鸟蛋、踩脚印怎么会生子呢?这是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婚俗的神话包装。接着就进入父系社会。父系社会的部落联盟之内,A 部落一家之子与B部落一家之女通婚,兄弟共妻,姊妹共夫,有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舜的传说为证。至春秋,这种婚俗仍有遗存,故而蔡侯调戏小姨子、子元挑逗兄嫂皆不以为耻。婚俗最终进化到一夫一妻制,部落间和睦,则和睦通婚,不和睦则抢婚。从平民到酋长皆如此。至春秋,抢婚遗俗仍存,诸侯间和睦,则和睦通婚,不和睦则抢婚,大诸侯抢小诸侯之女之夫人,或威逼小诸侯献美,不足为奇。以现代文明衡量古代抢婚,必以为被抢之女逆来顺受。其实未必,她们或许心安理得呢,因为婚俗如此。原始社会的婚俗,汉民族如此,其他民族亦如此。汉族的宋代,蒙古草原还处在原始社会,成吉思汗的结发妻子就曾被敌对部落抢走,统一蒙古草原、驰骋欧亚大陆过程中,成吉思汗也抢了多个部落酋长的嫔妃和公主,他还鼓励子孙征服一切敌对部落,“夺去其所有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汉族的明代,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仍处在原始社会。努尔哈赤灭一个部落,就娶这个部落酋长的女儿为妻。世界每个民族的原始社会的婚俗都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研究原始社会婚俗最有成就的著作,是130多年前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出版的《古代社会》,此书受到马克思、恩格斯推崇,马克思据此著有《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恩格斯据此著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以上分析和论证,只为证明一句话:息夫人和楚文王是有爱情的。古往今来都认为息夫人和楚文王没有爱情,这是受《左传》的影响,更是受《列女传》的影响。
《左传》是左丘明写的,是解释《春秋》的,《春秋》是孔子编撰的,左丘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巧言令色,过度恭敬,心藏怨恨,面上友好,对这样的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是孔子的名字。可见孔子与左丘明思想多么一致。所以,《左传》与《春秋》同为儒家经典。文以载道,《左传》载的是儒家伦理道德。那么,息夫人怀念前夫,与楚文王“未言”,正符合儒家伦理道德。《左传》也是一部文学巨著,息夫人对楚文王说:“侍二夫,不能死,岂有可言?”这更像文学情节,非史官所记,其实楚国宫廷也没留下什么史料。在左丘明之后,至战国中期,仍有其他儒者增补《左传》,这已被学者考证和出土楚简所证实。“侍二夫,不能死,岂有可言?”这样的文学情节也或许是左丘明之后的其他儒者增补的。总之一句话:《左传》所记息夫人并非全部真实。
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发扬光大儒家思想,把儒家伦理道德概括为“三纲五常”,纲为统领,常为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从此,儒家思想及儒家伦理道德占据统治地位。百年之后,汉成帝昏庸,皇后赵飞燕淫乱,光禄大夫(皇帝高级顾问)刘向借古讽今,收集尧舜以来90个贤明、仁智、节义、贞顺的妇女和15个红颜祸水编成《列女传》呈献皇帝以求规劝,却被束之高阁。但是,《列女传》因为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以及其榜样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列女传》里有息夫人,作为贞顺的典型。刘向嫌《左传》所记仍不能充分体现儒家伦理道德,便删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两个孩子的史实,代之以如下情节:楚文王让息侯看守城门。趁楚文王出巡,息夫人偷会息侯,说,妾须臾不忘君也,终不愿一身二嫁,妾与君活着不能同室,不如死后同穴,遂自杀,息侯亦自杀。楚文王感叹息夫人守节有义,以诸侯之礼将二人合葬。到此,息夫人的故事还没有完,还有民间传说:楚文王将息夫人、息侯以诸侯之礼合葬在桃花山,老百姓在桃花山上遍植桃花,称息夫人为桃花夫人,建“桃花夫人庙”永久祭祀。后世诗人骚客无不感怀息夫人,仅引两首。唐代王维:莫以今日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清代隐士邓汉仪: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如今,在湖北有多处“桃花夫人庙”遗址可寻,在河南息县则有息夫人塑像。人们可知?传说的息夫人并非历史上真实的息夫人。相对于《左传》、《列女传》所记以及民间传说而言,曹雁雁的《息夫人》,脱去了披在息夫人身上的儒家伦理道德的外衣,再现历史的本质真实,真是值得一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