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广炎 文/图
卫河是新乡的母亲河,她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润泽了牧野大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勤劳的新乡人。那么卫河的名字究竟从何而来?卫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那些见证了历史繁华的渡口和码头现在是什么景象?本报记者和新乡市文广新局文物管理科的贺惠陆科长将带您进行探访。
卫河名称的由来
据贺惠陆介绍,卫河是明朝初期后的称谓。在隋代以前,卫河叫清水河,是一条自然河道。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兴修隋唐大运河,卫河就成了永济渠的一段。北宋期间卫河被称为御河,可见其当时的重要地位。明初期后改称卫河,是因为流经地区大部分是春秋时期卫国的领地而得名。
历史上卫河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隋、唐、北宋时期是朝廷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及军用物资的主要干线。卫河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部边防、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河的源头
大家都知道卫河的源头在辉县市百泉镇,其实百泉镇只是卫河重要的源头之一,卫河至少有3处源头。
贺惠陆说:“卫河源头之一是小丹河,在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夺火村,是最长的源头,水比较大。还有一个源头叫大陆泽,是春秋时期的名字,位于现在焦作市的方庄和辉县市博壁镇、获嘉县一带。那地方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沼泽地,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再一个源头就是辉县市的百泉镇。”
在辉县市百泉景区有一个卫源庙,就是卫河源头的标志。卫源庙建于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内有历代皇帝祭祀卫源河神的碑刻,反映了历代朝廷对水利的重视。在这里,每年的四月份都要举办隆重的庙会来祭祀河神。
卫河最大码头在新乡县合河镇
合河镇,顾名思义,是两条大河汇合之处。这两条河一条是百泉河,一条是大沙河。在合河石桥东有个杨树浦码头(今崔小郭村),曾是明代卫河漕运航运的最大码头。昔日的杨树浦码头如今已成为合河镇的一个富庶的村庄——崔小郭村。
说起合河镇,不能不说的是合河石桥。据重修《合河石桥碑记》记载,此桥在宋代时候是木桥,明嘉靖年间修成了五孔石桥,到了万历年间,又改建成了七孔石桥。此桥已经屹立400余年,至今还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桥梁。现在,桥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仍是络绎不绝。
卫河与卫辉市
卫河自新乡市流入了卫辉市,像一条大动脉给这座古城带来了鲜活景象。
卫辉市有一条沿店街,原来的名字叫盐店街,是明代以后从天津、山东沿海航运过来的盐的集结地。盐运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卫辉市其他行业的发展。由于水路运输的便捷和廉价,1921年,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王锡彤在卫辉市投资兴建了华新纱厂,该厂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纺织行业都有着较大影响力。
据贺惠陆介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是临卫河而建。该医院始建于1896年,有外国传教士兴建,后改名为博济医院、平原省省立医院等,是当时河南及邻近地区医学界的翘楚。可以说,卫河对于卫辉市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卫河贯城而过风景怡人
卫河自西向东像一条翡翠丝带镶嵌在城市之中,过去的码头渡口已经不在,留下来的是一处处迷人的风景。
贺惠陆说:“卫河在新乡市的两处码头,一处位于北关街北关小学对面金龙四大王庙,另一处位于中同大街向西一直到铁路桥附近。”一位姓曹的退休老人回忆:“我小时候卫河里面来往的船只还不少,我们经常去听纤夫喊号子,那动人的旋律,如今再也听不到了,现在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卫河两岸都是低矮的平房,棚户区很多,就包括现在的牧野湖,也是骆驼湾村的村址。可如今的卫河岸边,已建成众多的高档住宅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卫河航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喧嚣的卫河逐渐趋于平淡、平静。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卫河多年的治理与沿岸环境的美化,由卫河公园、牧野广场、牧野湖畔、和谐广场构成的卫河休闲景观带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形成了“人在花间走,柳在岸边行”的景致。如今的卫河沿岸“四季有花,人移景异”,是市民们休闲娱乐首选之地。
卫河新乡境内共75公里,却是一条承载新乡光荣与梦想的母亲河,她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乡人,如今她已没有当年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繁华景象,却依然与新乡人民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新乡人以卫河为自豪,并将依托着这条母亲河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