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校为家,扎根贫困山区28年如一日,从1998年至今连续13个春节在校过年,从一名贫苦山区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他深知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他多次放弃了调入城市工作的机会,留在山区,精心研究教育教学,把被称为“废品收购站”的山区学校打造成“合格产品”,被《中国教育报》、教育专家称之为“拍石头教育现象”。他就是拍石头乡中心校的好党员、好校长刘光华。
任劳任怨 无私奉献
刘光华一直任两个班的英语课,但因学校缺少教职人员,他常常是一人担起多个班多门课的教学任务。
该校教导主任赵路群告诉记者,“刘校长总是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总是带头做好每一件事,为全校师生做出了榜样”。在学校,他坚持每天做到几个“第一”:早操第一个站在操场上;星期天第一个到校;师生有困难第一个赶到现场;晚上检查学生就寝最后一个离开。
一次学校没水吃,晚上他带领会计、后勤主任,冒着严寒,在深夜到距离学校15公里的拍石头乡赛洼村的北干渠闸口放水,并看护检修水渠直至天亮才返回学校,上午第一节课铃声响后又准时走进教室。
课堂为本 特色办学
刘光华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谁赢得教师的心,谁就会赢得教学的高质量”。
2010年任校长以来,为了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他更是以身作则。提出以“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以“校本教研和养成教育”为特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为中心,以“走打造名师之路,创一流教育品牌”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他坚持每周都为教师做示范课,坚持每周听课、说课,每学期平均听课在200节左右。
学校紧抓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特长爱好的培养。有一位学生非常喜欢打乒乓球,刘光华就让张红军老师专门指导他,抽时间陪他练球,并及时将他送进新乡体校进一步深造,现在他已经在省乒乓球队打球。
以人为本 成果显著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是刘光华坚持不变的理念。为了这一理念的实施,他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规定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课堂上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个性在充满和谐、友好、向上、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张扬和发挥。在今年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中小学20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曾以“拍石头教育现象”对该校进行连续报道。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兆亮说:“这里是教育的真正回归。”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等多地同行来实地考察后,吃惊地说刘光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出了明显的业绩,不可思议。
刘校长说:“好多人说我们拍石头乡中心学校是‘废品收购站’,但‘废品’经过我们‘收购站’三年的提炼也能成为‘合格’产品。”
这真是:“废品站里”育新芽,无私奉献人人夸;坚守深山无所求,特色办学刘光华!【原标题:一位山区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 刘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