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年画泰斗把作品捐赠河南博物院

2012/5/16 18:02:59 点击数: 【字体: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本报记者楚长城、实习记者陈利娜、连婉贞郑州十三日电)河南博物院首次收藏朱仙镇木版年画。年画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年画)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昨午将50幅作品捐赠河南博物院收藏。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有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藏品捐赠到河南博物院,推动文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特点鲜明 年味浓重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时期,构图饱满,线条粗犷,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造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为原料,制画明快鲜艳,久不退色。打破民间“黄见紫,难看死”的固有传闻,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与民间欢乐气氛协调一致。

    朱仙镇木版年画种类丰富、内容厚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等,其制作技法独特。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郭太运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其作品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古拙夸张,线条粗犷刚劲,色彩浓重强烈,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代表。

    工作不止 坚持带学

    郭太运13岁入门当学徒,至今86岁仍工作不止,为使技艺不失传,每天坚持带学徒。他介绍说,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发展至今,已从传统的贴门画功能转为收藏之用。人们品味的提升使得朱仙镇木板年画现今市场广阔。郭太运亦指出,朱仙镇年画的发展也曾一波三折。

    建国后,受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影响,朱仙镇木板年画曾一度衰落。2002年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呼吁“再不加紧挖掘、保护、开发,这年画鼻祖也有消亡的危险”,朱仙镇模板年画又重新被重视。

    为防技艺失传,国家还专为郭太运派学徒。郭太运说:“如果有一天朱仙镇年画没市场了,怎么办?每思及此,我便夜不能寐。”他便每天坚持到办公室教徒弟手艺,至少可以传承手艺。

    制作演示 引起关注

    河南博物院、河南省美术馆接受开封市博物馆捐赠郭太运朱仙镇木版年画仪式在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举行,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黄东升、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

    郭太运代表开封市博物馆向河南博物院捐赠50幅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品。黄东升为郭太运颁发收藏证书。据悉,今次捐赠年画为门神类,有“三娘叫子”板等50幅画,分“中台”、“大毛”、“二毛”、“二边”4个品种,历时1个多月完成。

    今次收藏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河南博物院尚属首次,河南博物院同时还特意购买“三娘教子”木版以供历史教室使用。历史教室,或称文物保护观摩实验室,是融教学、休闲、观摩、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观众参与空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与演示将是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的常备节目之一。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说,此举是希望通过具有博物馆特点的活动推动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引起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关注与喜爱,从而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有关方面表示,选择在年底赠送,多是希望大家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提前“勾勒”一下年味。同时,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开封博物馆“移居”河南博物院也将使得中国的传统原汁原味地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保护,使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被关注、传承。(原标题:年画泰斗作品捐赠河南博物院)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公中原新闻网 2011-01-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