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虞姬恩爱伴侣同出征
同心池边的摩崖石刻
2月14日情人节,由瓦伦丁节演变而来,是欧美和大洋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通常说是西方传统情人节。世界的开放,文化的交融,这个节日逐渐被国人接受。按民族文化传统,中国的情人节一般说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那是纪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除此,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是情人节,有趣的是,去年的西方情人节和中国的这个情人节,非常巧合的是在同一天。
徐州历史上,传颂着几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有些还留下了历史遗迹。
古邳青陵台演绎生死离别
青陵台,原为东周时期宋国康王所筑,《邳州志》和《徐州府志》皆有记载:“周赧王二十五年(前290年)宋康王旅居下邳,筑青陵台。” 这台位于睢宁县古邳镇城东宋花园村。古邳八景,自古就有“青台月夜”一景,这一景观传颂着一则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昏君宋康王出游,来到下邳城东。他看见桑园中采桑的女子,个个卓有风姿,百看不厌,于是下令在桑园筑起一座高台,起名青陵台,供他随时登高观赏美女。有一天,发现有个采桑少妇特别美丽,堪称绝代佳人,引发了他的占有欲望。他立即派人查明根底,得知这一女子是王府的小官吏韩凭之妻何氏,便命令韩凭把妻子献给自己为妾。韩凭与妻子,宁死不从。宋康王就派人把何氏抢来禁于台上,又派兵逼迫韩凭自杀,斩断她对丈夫的依恋。宋康王欲强占她为妃,何氏说:“请让我在青陵台祭奠亡夫之后,方能侍奉大王。”王爷应允,何氏身着素服,登台遥对夫墓,跪拜哭祭完毕,猝然坠台身亡。
历史久远,当年的青陵台虽已消失,但民间的传颂却愈加丰富。据说,家乡人同情他俩的不幸,在两人墓前各栽一棵树以表悼念。两树不仅长得一般粗细,一般模样,虽相距五里,还延伸根系交于地下。夜里,即便无风也能听到两树“沙沙”声响,好像夫妇窃窃私语,而且常有成双成对的鸟儿栖于树上,或交颈悲鸣,或齐翔云天。这些便是民俗文化“相思树”典故的由来。
青陵台蕴含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历代诗人讴歌的题材。李白的《白头吟》:“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李商隐的《咏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依暮霞。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梦龙的《过青陵台有感》:“韩凭夫妇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情抗君王。” 还有《搜神记》、《岭表录异》、《太平寰宇记》、《彤管集》等古籍,都有对这些情节的描写。
霸王别姬的爱情经典
盖世英雄匹配绝代佳人,以悲壮人生,演绎无与伦比的故事,国人一直把《霸王别姬》当作爱情经典传颂,古来由诗文到戏曲,后又搬上现代的戏剧舞台、影视屏幕和演唱现场。
追忆历史,灭亡秦王朝,项羽建都彭城。他掠尽咸阳秦宫里的美女和珍宝,动用30万人马,历时一个多月运入彭城的楚宫。尽管身边美女多不胜数,但他情有独钟,只爱虞姬。打破旧制和世俗的观念,身为西楚霸王的他不要一妃,两人的爱情至死如初。虞姬不仅美丽贤惠,而且善歌善舞,项羽在感情上和生活上,都离不开虞姬,带着她南征北战,历时五年的楚汉争雄,更是形影不离。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战场上虽然出生入死,惊心动魄,而每当夜歇,英雄美女依然恩爱有加。公元前202年,项羽败退垓下,陷入十面埋伏,兵孤粮尽的绝境。项羽饮酒浇愁,低咏《垓下歌》抒发悲情。虞姬潸然泪下,她以为大王之勇无人能敌,别因为自己的拖累而不能冲出重围,于是,拔剑起舞,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殉情。诀别之后,项羽溃退乌江岸边,仅剩二十八骑。乌江亭长已为他备好渡船。他面对的抉择:要么求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渡江就是选择了希望;要么赴死,迎战追兵身陷重围,势必血肉涂地,惨烈捐躯!项羽选择了后者,告终人生。
爱情的沉寂,功业的破灭,熔于一炉,能不催人泪下!
关盼盼故事的深远影响
“关盼盼独守燕子楼”的爱情故事,千古美谈,家喻户晓。燕子楼既是徐州名胜,也是中国“文化名楼”。
白居易在其诗序,这样写下她的情爱梗概:“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洛东。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决然……”这则忠贞不渝的情结,影响深远。在国内,历代都有诗文名家从中感悟留下佳作。北宋苏轼来徐做官,写有《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为余浩叹。”苏轼由此思考的,是活着的人生要义,做人的原则;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北上经徐州,怀古抒情写下《吊盼盼诗》,“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但见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他借此表达,为国家和民族而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古诗词外,元明清各代的戏剧和小说,也不乏颂扬关盼盼独守燕子楼的题材。
至于国际影响,从燕子楼前中日合立的诗碑,就有揭晓。早在唐代,写关盼盼的诗篇就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当时日本的著名诗人大江千里,曾奉宇多天皇御旨,将遣唐使从中国收集到的诗歌,编纂成《题句和歌》,而且在贞亲王的歌会上,当场朗诵他拟白居易《燕子楼》诗所作的和歌。他与白居易的唱和,收入日本《古今和歌集》。如今燕子楼前,中日双方合立的诗碑,所篆刻的是我国赵朴初先生所书的白居易《燕子楼》诗,和日本国冈崎嘉平太先生所书的大江千里为白居易诗而作的和歌。如今的文化交流,关盼盼的爱情故事在世界传播更广。
同心池钩沉苏轼爱情
同心池,位于云龙湖苏公塔西侧,池边的山岩镌刻“情缘” 两个字。它是1997年纪念苏轼来徐州做官920周年时,易地重建的景观。同心池原址在彭城路壹号,原徐州府署后院苏轼故居院内(古时逍遥堂附近),以此追念苏轼和爱妾王朝云忠贞不渝的爱情。
苏轼是在熙宁十年(1077年)来徐州任知州的,他跟王朝云的结识,是在其六年前去杭州做通判的时候。王朝云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后成伺候富人的舞妓。有一天,其主人邀请苏轼到西湖游览宴饮,欣赏歌舞时见到高雅脱俗、楚楚动人的朝云。苏轼为之动情,当即赋诗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友人发现苏轼对其家的舞伎特有好感,便将朝云送给他做侍女,后成侍妾。苏轼曾有妻妾三人,朝云年纪最小,却最能理解苏轼心意。苏轼性格开朗,敢于直言,常于不经意间得罪了当朝权贵,招惹祸害。一次退朝回家,苏轼指着自己的腹部询问妻妾:“有谁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一个说是“文章” ,一个说是“见识” ,苏轼一概摇头否认。而朝云的回答“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当即获得苏轼的连口称赞:“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先后在徐州、杭州、惠州做官,与此同时,三州亦留下他和王朝云的爱情踪迹。苏轼刚直不阿,得罪了当朝权贵。因“乌台诗案” 打入牢狱。自此苏轼一再被贬,职位低微,生活十分清贫,往往只能于公事之余带领家人开垦荒地,靠种田帮补生计,历经磨难,妻妾陆续散去,唯有朝云始终紧紧相随,精心给予照料。被贬往惠州时,苏轼已近花甲之年。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轼生下一子,产后身体虚弱,不久病逝,年仅三十四岁。朝云死后,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畔的孤山南麓,栖禅寺僧人在墓上建筑一座六如亭以资纪念。亭柱上镌有一副苏轼亲书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在徐州、杭州、惠州三州都为安民筑有苏堤。此间,还曾有发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事:苏轼到来惠州之前,那里的西湖上没有堤防,湖边只有一座破旧不堪的木桥,交通十分不便,行人往返两岸,需乘船摆渡或涉水而过。苏轼念及民众疾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竟然梦见已经病故的妻子王朝云。她葬于湖边的孤山,留下的婴儿没奶吃,整日啼哭。苏轼卧床入眠,梦中忽见浑身湿透的亡妻前来给婴儿喂奶,心疼不已,问道:“你是怎么被水浸泡湿透的?”朝云说是因为涉水过湖而来。被梦惊醒的苏轼,更加惦记百姓涉水的苦衷,于是决定操办筑堤修桥事宜。
朝云凭着对艺术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对恋人的忠贞不渝,走入苏轼感情世界的深处,让苏轼感受情真意切的高尚与甜蜜。苏轼曾为她赋诗一首,诗前有序:“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大意是说,当初唐代诗人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诗云“春随樊子一时归”。朝云与樊素同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异。朝云的坚贞相随让暮年的苏轼备觉欣慰。
苏轼诗云“相恋要素在知心,厮守至终最可贵”,是他一语道破经典爱情的真谛。同心池钩沉的,正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