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鼎湖湾湿地30年恩怨

2013/8/13 15:03:37 点击数: 【字体:

  
    位于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的鼎湖湾湿地,30年前,还是黄河的主河道,随着黄河河水北移,河滩裸露,成为一块新生的湿地。30年过去了,这块湿地逐渐被密密麻麻的芦苇所覆盖,成为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芦苇荡。

    30年时间不算太长,但这块湿地的命运却跌宕起伏,它与黄河、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地演绎着。这也是河南黄河湿地的一个缩影。

    黄河走了,湿地来了

    黄河跳出龙门,冲出潼关,进入河南境内,行进二三十公里后,在灵宝市西闫乡文东村北,拐了一个小小的湾。这个湾就叫鼎湖湾。

    鼎湖湾不是一个简单的湾。《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荆山铸鼎时,曾在此取水,故有鼎湖之称;汉武帝时,又曾在此设立鼎湖宫;“鼎湖烟树接孤城”,明代诗人彭纲所写的“孤城”,指的是阌乡县县城,在鼎湖湾西北4公里处,现已淹没于黄河水面下。

    王莲初来鼎湖湾时,这里还是黄河的主河道,浑浊的河水,无声地冲击着三四十米高的黄河南岸,不时可以听到岸上黄土崩塌的声音。

    这位19岁的姑娘,第一次见到黄河的雄壮,就被它征服,从此在这儿一待就是30年。

    息县县城人,航运公司职工,正宗的市民户口。像所有父老乡亲一样,王莲有着当时令人羡慕的身份和户口,但现实并非如此荣光,航运公司不景气,他们也没有土地,无法生存,不得不走出来,漂泊江湖,打鱼为生。

    “我们世代就是穷打鱼的。”王莲回忆,他们祖籍江苏,先人起初在长江里打鱼,后来溯水进入淮河,成为淮河里的渔民;新中国成立后,爷爷辈的一代人被划归到息县航运公司,成为航运公司的正式职工,并延续到父辈;到了他们这一代,适逢改革开放,渔民们开始出来自谋生路。

    王莲算是出来比较晚的人,她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出嫁的缘故。

    一叶孤舟,风也吹,雨也打,这就是他们终年生活的家。鼎湖湾上,不仅有王莲一家,还有五六十家同样的渔民,他们同样来自息县,亲套亲,几乎为一家。

    黄河是条桀骜不驯的河,河水经常摆动。后来,河水摆到北边两公里外,再也没有回来。没有河水淹没的鼎湖湾,成了湿地。

    河水浅了,芦苇来了

    黄河水走远了,这一自然的变故,突然改变了鼎湖湾,也改变了王莲们。

    望着远去的河水,王莲感到了生活的不同。河水远去了,河滩开始裸露出来,河滩连着一坑一坑的水洼,无限延展。

    鼎湖湾成了一片宁静的水面。浅浅的水面,蕴含了无限的生机。平静的浅水域,成为鱼虾的乐园。他们不用再荡舟在喜怒无常的黄河里,担惊风雨浪涛之迫,有了宁静的鼎湖湾,生活开始安乐。

    鼎湖湾开始富饶起来,鱼虾空前的多。王莲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鱼虾,清晨驾着小木船下水,一早上可以逮上几百斤的河虾;泥鳅也可以逮上一二百斤,鲤鱼、草鱼等更不用说。

    丰收的喜悦,隐藏着担忧。像那个年代卖粮难一样,王莲们遭遇到卖鱼难。“上好的河虾,一两角一斤,都没人要;不像现在,十几块钱一斤,还买不到。”王莲回忆说。

    虽有卖鱼难的忧愁,但那是富足的忧愁。没有人管辖,自由自在,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日子。王莲每天黄昏时分,背着几岁的儿子,在河水里下网,累得腰酸背痛,却从来没有觉得苦。

    在幸福的日子里,王莲注意到,鼎湖湾开始变化,原来光秃秃的水面,泛出绿色,这是芦苇与马兰的身影。

    王莲开始感叹生命的奇迹:刚来的时候,只有一小片的芦苇和马兰,经常淹没在黄河水中,朝不保夕的样子,让人心疼;但河水退去后,它们开始“反攻”,一垛子一垛子地露出来,有脸盆大小,却发展强劲,渐渐覆盖了近万亩的水面。“马兰的生命力很顽强,冬天的时候马兰杆一干,其上的飞絮风一吹就四处游荡,最后落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

    鼎湖湾成了水草丰美的世界,开始引起各色鸟儿的关注。苍鹭来了,白鹭来了,成群的大雁来了。夏天打鱼之外,渔民们多了项额外收入,冬天打雁。那时候的大雁漫天盖地,到处都是,根本不用发愁被打完。

    在黄河上,再也找不到比鼎湖湾更生态的地方了。

    人来了,生态变了

    疯长的芦苇和马兰,开始铺天盖地地遮起鼎湖湾水面。鼎湖湾,这个以水著名的地方,成了名副其实的芦苇荡。

    这时候,鼎湖湾的生态相当完备,根本不用担心缺水:鼎湖湾有阳平河的河水注入,补充干旱季节的水体;进入汛期,黄河水通过鼎湖湾西北角的开口,进入鼎湖湾内,与鼎湖湾水体进行交换和互补。

    鼎湖湾与黄河,相偎相依,互相扶持,和谐相处到1996年。这一年,鼎湖湾的水体生态开始被打破。

    这时候,鼎湖湾已经有了主人,被划归到西闫乡文东村。这片富饶的湿地,开始被开发者的眼光盯上。

    西闫乡农电站的人,开始在万亩芦苇荡外,修筑堤坝,准备把这里围堵起来,抽干里面的水,种植庄稼。

    堤坝终于修成,但被连续三天的暴雨冲垮,最终半途而废。被围堵起来的鼎湖湾尴尬地被抛在一边,没人搭理。

    被围堵起来的鼎湖湾,已不是当年的鼎湖湾了。阳平河的水进不来,黄河里的水也进不来。失去了水体补充的鼎湖湾,开始现出疲态,水面渐渐萎缩,湿地也渐渐萎缩。

    被抛在一边的鼎湖湾被王莲捡拾起来,她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将整个鼎湖湾承包下来。

    渔民们发现,被围堵起来的鼎湖湾水面越来越小,鱼虾也越来越少。

    王莲承包过两三次鼎湖湾后,再无兴趣。她承包起鼎湖湾北部的一片芦苇荡,用挖掘机挖掉芦苇,抽去水,种植庄稼。

    连续丰收三年之后,她开垦的田地被收去,官司打了两年,重新收回的田地已经今非昔比。她不得不重回鼎湖湾,重新承包水面打鱼。好景不长,2004年,鼎湖湾被乡里承包给安徽商人养殖大闸蟹。鼎湖湾再度被围堵起来。

    因水质不好,大闸蟹难以长大,安徽商人黯然离去。鼎湖湾又重新站在了选择的路口。

    芦苇荡会消失吗

    2006年,鼎湖湾再度被转手。西安及灵宝阳平镇的几名商人承包了这里的水域,投资两三百万元养鱼养蟹。鼎湖湾也开始发展起旅游来。

    没了生路的渔民,渐次走掉,最后只剩下王莲等三家。他们在水中开起游船饭店,招待前来的游客。

    为了吸引顾客吃饭,王莲推出吃饭免费坐游船的措施,让游客坐在游船上一边品尝黄河鱼虾,一边穿行在茂密的芦苇荡中。

    但很快,王莲发现,鼎湖湾的水面越来越低,船也越来越难行。养鱼者为了保持水面,建造了提灌站,从黄河里提水;还挖了深井,抽取地下水;而地下水也越来越深,由原来的20多米下降到40多米,抽取也越来越困难。

    由于养殖鱼类繁多,水草被吃得越来越少;原来漂在水面阻挡船行的水草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而密密麻麻的芦苇荡,也在逐渐消失。这些遮盖了整个水面的植物,容易在夏季造成鱼类的缺氧,被一片一片地割掉。

    这些被割掉的芦苇,很难再复生过来,当它们在收割的次年春天发出嫩芽的时候,被鱼类齐整整地吃掉。

    王莲感到了危机。不仅是他们所在的四五千亩的水域的芦苇荡逐渐减少,就连在其东、其西两块四五千亩的原始芦苇荡,也正在遭受挖掘机的蚕食。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挖掘机一路过去,芦苇尸骨无存。

    这样的情景,会让鼎湖湾万亩芦苇荡消失吗?“黄河第一荡”的名头,还会名副其实吗?(今报记者李长需/文特约记者张晓理/图)【原标题:鼎湖湾湿地30年恩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9-09-1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灵宝市鼎湖湾风景区开发项目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