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美国科学家曾发出如此感叹。
处于地表的溶洞偏安一隅,给旅游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保留了溶洞的神秘莫测。但在满怀热情接待四海嘉宾的同时,溶洞型风景区却在美丽中透露着脆弱。
洞穴旅游魅力无限
在全国第12届风景溶洞研讨会获悉,我国是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的洞穴旅游景区已达400余处。近年来,我国的洞穴旅游持续升温,每年约有4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到洞中探秘寻幽,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据了解,溶洞主要由天然石灰岩组成,地质学上称其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洞中各种溶蚀形态和钟乳石堆积物塑造而成的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奇妙景致,被称之为“梦幻世界”、“人间仙境”。被誉为“北国第一洞”的栾川鸡冠洞是我国长江以北罕见的洞穴旅游景区,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等景观,形态各异,如弥勒行吟,似百兽觅食;鲤鱼戏水、八仙过海等景观天然成趣,更有庞大的石琴,以石击之,奏出袅袅的琴音与洞中地下河的潺潺水声融在一起,给鸡冠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而这些都是一般的山水风光所不能比拟的。
开发保护科学同步
位于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是我国惟一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洞穴,开放初期,龙宫大厅1700根大小石笋滴水不断,80%的钟乳石晶莹剔透,但遗憾的是,洞穴的二次开发建设,加速了洞内钟乳石的风化。其他的洞穴也普遍存在问题。那么,溶洞开发是否该叫停呢?
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施奠东告诉记者:“大自然形成的溶洞资源具有观赏性,只有开发旅游才能发挥其价值。尽管开发必定造成破坏,但只要开发合理和管理有效,其受损并没有理论上认为的那么夸张。”
据了解,中国洞穴旅游开发热情高,但普遍缺乏科学指导,许多不规范或破坏性行为,留下很多后患。例如,在溶洞中举办宴会、歌舞表演;随意安装光声电设备,进行立体式开发;对原自然洞口进行扩大,改变了洞穴内气流强度和空气交换周期,加速了风化从而使钟乳石表面易碎、颜色变暗……中国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顾问陈大卫提出,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洞穴已经开放上百年了,仍然保存完好,主要归功于其合理开发和管理。虽然中国的许多洞穴开发以后因为保护不善,资源遭到破坏,但很多溶洞在开发前,就被先发现的村民破坏掉了。世界喀斯特地形的独特景观——桂林莲花洞中的108朵“莲花盆”内“莲子”(穴珠)已有部分被盗,桂林、柳州等地有的溶洞被挖得面目全非。从这个层面上说,资源的开发反而更有利于资源的保护。
构筑和谐脆弱不再
我国许多洞穴本着科学发展观,在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据河南鸡冠洞管理处处长杨保国介绍,鸡冠洞按规划高标准完善洞内的基础设施,因洞内的热光源不利于石笋的成长,所以他们逐步对洞内的灯光进行改造;洞内步道舍近求远,隔断了洞内气流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最重要的是,鸡冠洞投巨资修建的高山牡丹园内的4.6万株牡丹争奇斗艳,不仅增加了溶洞的综合观赏性,而且调节了环境气候,充沛了地表水,扩大了洞穴滴水,丰富了洞穴钟乳石的再生活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如今,栾川的旅游龙头企业鸡冠洞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为了您,鸡冠洞等地下宫殿已经等了数亿年!”杨保国说。“我们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洞穴管理经验,对溶洞进行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让这座神奇的宫殿脆弱不再、魅力无限。”(本报记者张莉娜通讯员孟璐璐)【原标题:溶洞开发:美丽中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