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着泥沙的黄河水,在山东与河南交界的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打个弯才朝下游流去。这里的水流湍急且充满漩涡。但在1947年,此处成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渡黄河的最佳地点。
6月30日上午,在孙口乡黄河边,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0周年大会圆满举行。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刘伯承女儿刘解先等人出席了纪念大会。
纪念
军队渡河成转折
6月30日上午,在台前县孙口乡孙口渡的黄河堤坝上,呼吸着黄河带来的湿润空气,一场由2000多人参加的纪念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1947年的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的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正是以如今举办纪念大会的地方孙口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150公里的河段上,强渡黄河。
接着,部队长驱南征,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经过20多天的行军和战斗,在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孙口渡因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将军渡”。
纪念大会上,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我们隆重召开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0周年大会,对于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加快中原崛起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回忆
子弹擦过我肚皮
今年85岁的孙口村人王怀信是台前县在世不多的当事人之一。那时他20多岁,跟着父亲在黄河上划船渡客为生。刘邓大军决定从家乡渡河后,他应征入伍,负责划船,被解放军称为水兵。
“为渡河我们水兵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王怀信说,“6月是黄河的汛期,在渡河前,我们几千名水兵每夜都要大规模训练,苦练划桨、掌舵、撑篙,还要学习隐蔽、抢救等技术。”
6月30日夜,刘邓首长下达了渡河的命令。王怀信等水兵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敌人飞机和对岸炮火的轰炸,驾船强渡。有的即使负伤了,包扎后继续驾船。
王怀信说:“在行动前我们都做好了死的准备,什么都不怕。”
先头部队登上了对岸,立即控制了敌人的火力,继而破坏了敌人严密布防的地堡群,敌人见大事不妙,纷纷逃窜,为大部队渡河打开了道路。
“渡河牺牲的人不少。你看我的肚子,就是在那夜负伤的。”王怀信掀起衣服让记者看,“好在我命大,敌人的子弹擦着我的肚皮飞过去了,只受了点轻伤,没有大事。”
追昔
元帅之女留身影
参加当天纪念大会的,还有刘伯承的女儿刘解先,她现在是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的主任医师。
在纪念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前,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身着深色圆领短袖衬衣的刘解先教授信步来到渡口处的一个堤坝上。
堤坝上建有“将军亭”,亭里立有“将军亭碑”,是专为纪念刘邓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建的。
从堤坝上远眺,视野很空阔。四周的树木在河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因为小浪底调水调沙而骤然增大的黄河水也不停地冲击着坝基,发出哗哗的声音。
刘解先教授的兴致很高,以黄河为背景照了两张相。看到碑亭,她拾阶而上,进亭里仔细观看了碑文,然后手扶石碑背靠黄河,又让工作人员频频给她留影。
随后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时,她再次被翔实的史料和图片所吸引。当老水兵王怀信站在保存下来的一艘渡河船上讲述刘伯承、邓小平的英明指挥时,刘解先笑着说:“这得感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渡口
今成红色旅游区
“将军渡”的名字叫响后,台前县人民政府在此处立碑纪念,建起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和碑亭。
1987年,刘邓大军渡河纪念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将军飞渡处,后人缅怀情。”自2005年年底起,台前县委、县政府孙口渡旧址,开始筹资修建“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在6月30日的渡河纪念大会上,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题写馆名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同时开馆,徐光春等领导为其揭幕。
纪念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馆内展出珍贵历史图片240余幅,历史文物30余件,共分为序厅、战略态势、渡河准备、强渡黄河、鲁西南战役、人民支前、英雄儿女、老区新貌、治黄成就等9个展厅。
徐光春称,纪念馆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和红色旅游的胜地。
目前,台前县正在努力以“将军渡”为中心,建造“将军渡”黄河风景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已被河南省定为红色旅游景点,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原标题:濮阳举办刘邓大军渡黄河60周年纪念大会,徐光春出席并讲话 “将军飞渡处”将建红色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