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程园位于伊川县城西侧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09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和其父亲程珦的墓园。
程颢、程颐死后,宋哲宗为示尊崇,赐坟地祭田2120亩,坟院中建三先生祠。院内有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等,每年春秋大祭,河南府知府、嵩县知县等地方官吏必亲临主祭。后屡遭兵患,墓院损坏殆尽。
如今的二程墓占地40余亩,有古柏500多棵。墓地西北隅,成品字形排列3个墓冢,上为程珦墓,左为程颢墓,右为程颐墓,墓前有明清时期的重修碑4通。
1986年开始,伊川县政府大力修缮程园,新建山门,新圈围墙,成立了“伊川县程园管理所”,加强了程园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目前,程园内除二程及其父的墓冢外,还有其子女及二程叔父的墓冢,原来的大门、二门、墓祠、山院、祠堂、明棚、厢房等建筑,以及部分石碑、石刻、石翁仲。二程墓于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程母教子故事多
程颢(公元1032年-公元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曾任监察御史;程颐(公元1033-公元1107年),字正叔,号伊川,曾任西京国子监教授,崇正殿说书(皇族讲经的老师)。两人共同开创了理学,二程理学继承和发扬了孔孟儒学,是北宋以后各王朝统治中国的正统思想学说。
二程的母亲侯氏是山西盂县名儒侯道济的女儿。侯氏自幼好读书史,常与其父谈论治国之道,侯道济常感叹:“恨非男儿!”二程的在儒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
侯氏深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她曾说:“子之所以不能成才,在于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有一次,程颐在玩耍时将同伴的玩具甩到池塘里了,程母便亲自带着程颐到邻居家去道歉。
程家有奴仆,程母从小就教育二程要尊重奴仆。奴仆犯错,有人要斥责,程母赶紧制止,并当着二程的面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让二程从小就懂得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地位低贱的人。
程母有仁爱之心。程家有个商人邻居,其妻去世后,留下了一个三岁的女儿,程母便把她收养过来,视如己出,并对二程说,做人要“视人善当如己善,视他物当如己物”。
她还经常教育二程:在人的成长中“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让他们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二程后来经受住了逆境的考验,矢志不逾地研究理学,终成一代大师。
程颢:“视民如伤”;程颐:弱冠儒生入太学
公元1057年,25岁的程颢考中进士,同他一起中进士的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在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他先后做过陕西户县主薄、南京上元县令、山西晋城县令、河南扶沟县令、朝廷监察御史。
程颢在从政期间,秉持儒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以仁者爱人的君子风范,深得百姓爱戴。他每到一地,就在衙门大堂上悬挂“视民如伤”的匾额,并说“颢常愧此四字”。
程颐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皆未中,从此绝意仕途,以处士(有学问而没有考取功名的人)身份在家聚众讲学。
1052年,刚满20岁的程颐跟随父亲来到京城。一日,程颐到太学(宋朝的最高学府,当时由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定执掌)游玩,胡安定以“颜子所好何学”为题让太学生写策论,程颐写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
胡安定读了文章,当即约见程颐,并以学职之位相许,弱冠之年程颐因此而进入了堂堂太学。
二程理学深刻影响后世
二程创立的理学,是用“理”将儒家经典思想的丰富内容予以涵盖,提出了社会治理和人们安身处事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道路与方法。
二程理学是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它继承了儒家经典中仁义礼智信等心性修养,将成德成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哲学的最高理想;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在吸收佛教思辨的基础上,给儒学增添了辩证内核。
二程理学中包含着理性主义因素,倡导理性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要持中,不走极端;就社会治理来说,要顺应天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要节制人的过分欲望。
二程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中、正、诚、敬、恕”立身处世原则,“公、德、仁、顺、和”治国理政之道和义利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一些经典格言(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天理难容等)已融入人们的思想和口语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亿元打造程林文化园
2004年,伊川县政府投资190余万元,对程园内外进行了全面整修,修建程园广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
2010年3月,程氏后裔程道兴与伊川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05亿元,兴建占地300余亩的程林文化园,建成后的程林文化园共分三部分:西侧为程林祭拜区,中间为程庙纪念区,东边为书院文化区,集文化、娱乐、休闲、商业为一体,打造伊川县又一座标志性文化工程。(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申利超)【原标题:程园:兄弟大师安眠地 理学传世近千年】